天津地区地被植物生态化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地被植物 | 第13-21页 |
2.1 地被植物的概念 | 第13页 |
2.2 地被植物的特点 | 第13-16页 |
2.2.1 资源丰富 | 第14页 |
2.2.2 生态适应性强 | 第14页 |
2.2.3 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 | 第14-15页 |
2.2.4 养护管理容易 | 第15页 |
2.2.5 观赏价值高 | 第15页 |
2.2.6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 第15页 |
2.2.7 市场前景广阔 | 第15-16页 |
2.3 地被植物的分类 | 第16-17页 |
2.3.1 草本类地被植物 | 第16页 |
2.3.2 藤本类地被植物 | 第16页 |
2.3.3 矮竹类地被植物 | 第16页 |
2.3.4 矮灌木类地被植物 | 第16-17页 |
2.3.5 蕨类地被植物 | 第17页 |
2.4 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 | 第17-18页 |
2.4.1 植株高度 | 第17页 |
2.4.2 生育周期 | 第17页 |
2.4.3 叶的习性 | 第17页 |
2.4.4 适应性 | 第17页 |
2.4.5 管理频度 | 第17-18页 |
2.4.6 观赏价值 | 第18页 |
2.5 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5.1 野生地被植物资源调查 | 第18页 |
2.5.2 地被植物引种 | 第18-19页 |
2.5.3 地被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 第19页 |
2.5.4 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的研究 | 第19页 |
2.6 地被植物的应用范围 | 第19-21页 |
2.6.1 广场、公园、小区等入口绿地 | 第19-20页 |
2.6.2 居住区、单位绿地 | 第20页 |
2.6.3 道路隔离带绿地 | 第20页 |
2.6.4 大型立交桥下 | 第20页 |
2.6.5 滨水绿地 | 第20页 |
2.6.6 林下、林缘绿地 | 第20页 |
2.6.7 墙体与护坡绿化 | 第20-21页 |
第3章 生态化景观设计 | 第21-27页 |
3.1 生态化景观设计的原则 | 第21-22页 |
3.1.1 生态平衡 | 第21页 |
3.1.2 生态位 | 第21页 |
3.1.3 互惠共生 | 第21-22页 |
3.1.4 保持多样性 | 第22页 |
3.2 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原理 | 第22-23页 |
3.2.1 共生原理 | 第22-23页 |
3.2.2 循环再生原理 | 第23页 |
3.2.3 局部控制、整体调节原理 | 第23页 |
3.2.4 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原理 | 第23页 |
3.3 生态化景观设计要素 | 第23-24页 |
3.4 景观生态化设计的特点 | 第24-25页 |
3.5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的方法 | 第25-27页 |
3.5.1 边界 | 第25页 |
3.5.2 入口 | 第25页 |
3.5.3 基面 | 第25-26页 |
3.5.4 立面 | 第26-27页 |
第4章 地被植物生态化造景手法研究 | 第27-40页 |
4.1 地被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原则 | 第27-28页 |
4.1.1 生态原则 | 第27页 |
4.1.2 目的性原则 | 第27页 |
4.1.3 美学原则 | 第27-28页 |
4.2 地被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生态配置手法 | 第28-32页 |
4.2.1 路缘地被植物配置 | 第28-29页 |
4.2.2 景石与地被植物配置 | 第29-30页 |
4.2.3 滨水地被植物配置 | 第30-31页 |
4.2.4 地被植物在阴性环境中的配置 | 第31-32页 |
4.3 地被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化功能 | 第32-34页 |
4.3.1 暗示空间边界 | 第32页 |
4.3.2 稳固土表 | 第32-33页 |
4.3.3 覆盖地表 | 第33页 |
4.3.4 吸引注意力 | 第33页 |
4.3.5 节约成本 | 第33-34页 |
4.4 地被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 第34-36页 |
4.4.1 大面积地被 | 第34-35页 |
4.4.2 耐荫地被 | 第35页 |
4.4.3 园林装饰地被 | 第35-36页 |
4.4.4 悬挂和蔓生地被 | 第36页 |
4.5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 | 第36-38页 |
4.6 地被植物在园林景观应用在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4.6.1 植物种类较为单一 | 第39页 |
4.6.2 大面积色块应用频繁 | 第39页 |
4.6.3 植物配置忽略生态原则 | 第39-40页 |
第5章 天津地区主要地被植物筛选与应用 | 第40-48页 |
5.1 天津地区的气候及自然条件特征 | 第40-44页 |
5.1.1 气候资源和大气环境 | 第40-41页 |
5.1.2 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 | 第41-43页 |
5.1.3 湿地资源 | 第43-44页 |
5.1.4 土壤类型、特点和分布 | 第44页 |
5.1.5 植物资源 | 第44页 |
5.2 天津地区主要地被植物品种介绍及应用 | 第44-48页 |
5.2.1 天津地区常用园林地被植物介绍 | 第44-46页 |
5.2.2 天津地区主要地被品种应用分析 | 第46-48页 |
第6章 天津地区地被植物的应用分析 | 第48-70页 |
6.1 应用现状 | 第48-50页 |
6.1.1 城市道路空间 | 第48-49页 |
6.1.2 城市公园绿地 | 第49页 |
6.1.3 广场空间 | 第49-50页 |
6.1.4 其他空间类型 | 第50页 |
6.2 天津市珠江公园地被植物景观设计 | 第50-65页 |
6.2.1 项目概况 | 第50-51页 |
6.2.2 现状问题 | 第51页 |
6.2.3 规划设计 | 第51-53页 |
6.2.4 种植设计 | 第53-54页 |
6.2.5 地被植物的应用 | 第54-65页 |
6.3 天津地铁控制中心地被植物景观设计 | 第65-70页 |
6.3.1 项目概况 | 第65页 |
6.3.2 设计构思 | 第65-66页 |
6.3.3 景观分区 | 第66页 |
6.3.4 种植设计 | 第66-70页 |
第7章 结语 | 第70-7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7.2 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