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高层建筑的工程应用及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 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特性 | 第11-12页 |
1.3 高层混合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高层结构温度效应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高层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高层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4 高层结构施工监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方钢管混凝土构件太阳辐射温度场实测试验 | 第18-33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1.1 试验概述 | 第18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18-19页 |
2.1.3 试件设计制作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1-31页 |
2.3.1 方钢管混凝土构件最高温度分析 | 第21-23页 |
2.3.2 中心测点及试件表面测点温度时变规律分析 | 第23-25页 |
2.3.3 试件典型序列各测点温度时变规律分析 | 第25-28页 |
2.3.4 试件截面温度场典型时刻分布规律研究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超高层结构优化及力学性能研究 | 第33-3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3-34页 |
3.2 结构优化设计目的及方案 | 第34-35页 |
3.2.1 结构优化设计目的 | 第34页 |
3.2.2 结构优化方案 | 第34-35页 |
3.3 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 第35-38页 |
3.3.1 结构周期与振型 | 第35-36页 |
3.3.2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刚重比和整体稳定验算 | 第36页 |
3.3.3 结构侧向刚度不规则验算 | 第36-37页 |
3.3.4 结构扭转不规则验算 | 第37页 |
3.3.5 楼层抗剪承载力不规则验算 | 第37页 |
3.3.6 结构剪重比验算 | 第37页 |
3.3.7 地震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角 | 第37页 |
3.3.8 地震作用下结构倾覆弯矩分析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超高层结构施工模拟分析 | 第39-50页 |
4.1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施工模拟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4.1.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4.1.2 施工阶段模拟分析方法 | 第40页 |
4.2 施工阶段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40-42页 |
4.3 温度效应分析方法 | 第42-45页 |
4.3.1 季节温差 | 第43-44页 |
4.3.2 日照温差 | 第44页 |
4.3.3 结构构件计算温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4.3.4 温度工况 | 第45页 |
4.4 结构温度效应分析 | 第45-49页 |
4.4.1 水平变形 | 第45-46页 |
4.4.2 竖向变形 | 第46-47页 |
4.4.3 内力分析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超高层结构施工监测分析 | 第50-60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应力监测 | 第50-57页 |
5.2.1 应力监测目的 | 第50-51页 |
5.2.2 应力测点布置 | 第51-53页 |
5.2.3 应力监测设备 | 第53-54页 |
5.2.4 应力监测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分析 | 第54-57页 |
5.3 温度监测 | 第57-59页 |
5.3.1 温度监测目的 | 第57页 |
5.3.2 温度测点布置 | 第57页 |
5.3.3 温度监测设备 | 第57-58页 |
5.3.4 温度监测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