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储层损害机理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页岩气的发展状况 | 第7页 |
1.2 页岩气的基本概念 | 第7-8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4 国内外储层损害机理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2章 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 | 第12-35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15页 |
2.1.1 构造概况 | 第12页 |
2.1.2 地层概况 | 第12-13页 |
2.1.3 岩性组合特征简述 | 第13-15页 |
2.2 储层岩石特性 | 第15-35页 |
2.2.1 页岩气储层岩石物性分析 | 第16-24页 |
2.2.2 页岩气储层岩石理化性能分析 | 第24-31页 |
2.2.3 页岩气储层岩石岩性分析 | 第31-33页 |
2.2.4 储层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 第33页 |
2.2.5 储层敏感性预测 | 第33-35页 |
第3章 页岩气储层损害机理研究 | 第35-59页 |
3.1 页岩气储层潜在主要损害方式简析 | 第35-37页 |
3.2 页岩气储层损害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37-39页 |
3.2.1 常规岩心驱替测定渗透率损害率的局限 | 第37-38页 |
3.2.2 页岩气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的重点 | 第38页 |
3.2.3 人造裂缝法评价液体对岩心的损害率 | 第38-39页 |
3.3 页岩岩心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 | 第39-53页 |
3.3.1 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 | 第39-42页 |
3.3.2 储层流速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 | 第42-44页 |
3.3.3 储层水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 | 第44-49页 |
3.3.4 储层盐度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 | 第49-50页 |
3.3.5 储层碱敏性评价实验研究 | 第50-52页 |
3.3.6 储层酸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 | 第52-53页 |
3.4 相圈闭损害评价实验研究 | 第53-56页 |
3.4.1 岩心毛细管自吸实验 | 第53-54页 |
3.4.2 相圈闭损害岩心流动评价 | 第54-56页 |
3.5 固相损害评价实验研究 | 第56-57页 |
3.6 页岩气储层损害机理总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储层保护技术措施 | 第59-61页 |
4.1 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 第59页 |
4.2 油气井工作液技术措施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