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影响分析与性能评估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课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 1.2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1.2.2 汶川地震前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 1.2.3 汶川地震中楼梯震害调查分析 | 第12-13页 |
| 1.2.4 汶川地震后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楼梯破坏类型与机理分析 | 第18-29页 |
| 2.1 传统板式楼梯设计和施工方法 | 第18-20页 |
| 2.1.1 设计方法 | 第18-20页 |
| 2.1.2 施工方法 | 第20页 |
| 2.2 现阶段板式楼梯抗震设计 | 第20-23页 |
| 2.3 历次地震板式楼梯震害特征总结 | 第23-25页 |
| 2.4 板式楼梯震害机理分析 | 第25-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楼梯间数值模型建立与验证 | 第29-50页 |
| 3.1 数值模型建立 | 第29-40页 |
| 3.1.1 数值分析软件选择 | 第29-30页 |
| 3.1.2 单元选取 | 第30-33页 |
| 3.1.3 本构关系 | 第33-36页 |
| 3.1.4 网格划分 | 第36-40页 |
| 3.2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0-48页 |
| 3.2.1 框架数值模型验证 | 第40-42页 |
| 3.2.2 楼梯间数值模型验证 | 第42-4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框架楼梯间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 第50-79页 |
| 4.1 梯段板受力性能 | 第50-61页 |
| 4.1.1 梯段板滞回性能试验 | 第50-56页 |
| 4.1.2 参数变化对梯段板受力性能影响 | 第56-61页 |
| 4.2 楼梯构件对楼梯间受力性能影响 | 第61-77页 |
| 4.2.1 楼梯构件对楼梯间振型影响 | 第61-64页 |
| 4.2.2 楼梯构件对楼梯间受力性能影响 | 第64-68页 |
| 4.2.3 梯段板参数变化对楼梯间受力性能影响 | 第68-73页 |
| 4.2.4 两种楼梯抗震设计对楼梯间抗震影响 | 第73-77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框架结构楼梯抗震性能评估 | 第79-118页 |
| 5.1 结构性能分析 | 第79-81页 |
| 5.2 性能评价指标选择 | 第81-83页 |
| 5.2.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指标选择 | 第81-82页 |
| 5.2.2 楼梯结构性能指标选择 | 第82-83页 |
| 5.3 结构性能指标确定 | 第83-88页 |
| 5.3.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指标 | 第83-84页 |
| 5.3.2 楼梯结构性能指标 | 第84-88页 |
| 5.4 框架性能指标与梯段板性能指标关系 | 第88-100页 |
| 5.4.1 公式推导 | 第88-91页 |
| 5.4.2 公式验证 | 第91-94页 |
| 5.4.3 梯段板k值影响因素 | 第94-97页 |
| 5.4.4 梯段板轴向拉伸率影响因素 | 第97-100页 |
| 5.5 框架楼梯抗震评估 | 第100-113页 |
| 5.5.1 框架楼梯抗震评估方法与标准 | 第100-101页 |
| 5.5.2 带楼梯框架模型算例 | 第101-105页 |
| 5.5.3 罕遇地震楼梯性能评估 | 第105-107页 |
| 5.5.4 梯段板抗震评估 | 第107-110页 |
| 5.5.5 楼梯间框架柱评估 | 第110-111页 |
| 5.5.6 梯柱抗震评估 | 第111-113页 |
| 5.6 楼梯抗震改造措施与施工工艺 | 第113-115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18-119页 |
| 研究展望 | 第119-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