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1-14页 |
| 一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 四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4-23页 |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 一 “犯罪记录”与“前科” | 第14-15页 |
| 二 “犯罪记录”与“犯罪事实” | 第15-16页 |
| 三 “封存”与“消灭”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7-23页 |
| 一 平等原则 | 第17-18页 |
| 二 人权保障理念 | 第18-19页 |
| 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19-20页 |
| 四 刑罚目的以及刑罚预防 | 第20-21页 |
| 五 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则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域外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考察 | 第23-28页 |
| 第一节 联合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国际准则 | 第23页 |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 第23-25页 |
| 一 德国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 第23-24页 |
| 二 法国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 第24-25页 |
| 第三节 英美法系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 第25-28页 |
| 一 美国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 第25-26页 |
| 二 英国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 第28-41页 |
|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立法规定 | 第28-36页 |
| 一 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 第28-31页 |
| 二 配套司法解释与司法机制 | 第31-36页 |
|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缺陷 | 第36-41页 |
| 一 多元化管理影响封存效果 | 第36-37页 |
| 二 监督和救济缺位 | 第37-39页 |
| 三 封存范围不合理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 第41-48页 |
| 第一节 建构一元化查询模式 | 第41-43页 |
| 一 一元化管理模式的正当性 | 第41-42页 |
| 二 确定查询的管理主体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完善监督和救济机制 | 第43-45页 |
| 一 规范监督主体和规则 | 第43-44页 |
| 二 明晰归责机制 | 第44-45页 |
| 三 构建权利救济程序 | 第45页 |
| 第三节 分级管理 | 第45-48页 |
| 一 分级因素 | 第46页 |
| 二 分级模式 | 第46页 |
| 三 对“违法记录”的处理 | 第46-47页 |
| 四 规范查询结果 | 第47-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