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区域鉴别与安保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山区双车道公路行车试验 | 第15-27页 |
2.1 试验目的 | 第15页 |
2.2 试验准备 | 第15-18页 |
2.2.1 试验路段 | 第15-17页 |
2.2.2 试验车辆 | 第17页 |
2.2.3 被试驾驶员 | 第17页 |
2.2.4 试验设备 | 第17-18页 |
2.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8-23页 |
2.3.1 样本量的确定 | 第18页 |
2.3.2 试验数据采集 | 第18-21页 |
2.3.3 试验流程 | 第21-22页 |
2.3.4 误差控制 | 第22-23页 |
2.4 试验数据预处理 | 第23-25页 |
2.4.1 数据的同步匹配 | 第23-24页 |
2.4.2 无效数据的剔除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山区双车道公路行车危险预测研究 | 第27-53页 |
3.1 行车危险评价指标 | 第27-30页 |
3.1.1 横向加速度与侧向稳定性 | 第27-28页 |
3.1.2 基于横向加速度的事故率模型 | 第28-29页 |
3.1.3 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和标准 | 第29-30页 |
3.2 车辆横向加速度特征分析 | 第30-32页 |
3.2.1 横向加速度数学统计分析 | 第30页 |
3.2.2 横向加速度在曲线上的变化规律 | 第30-32页 |
3.3 横向加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8页 |
3.3.1 横向加速度与平曲线长度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3.3.2 横向加速度与曲率变化率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3.3.3 横向加速度与纵坡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3.3.4 横向加速度与车速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3.3.5 横向加速度与轨迹横向偏移量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3.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横向加速度预测模型 | 第38-51页 |
3.4.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算法 | 第39-42页 |
3.4.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3.4.3 模型的仿真检验 | 第45-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山区公路路侧安全保障技术 | 第53-90页 |
4.1 路侧安全保障措施综述 | 第53-57页 |
4.1.1 路侧宽容设计理念 | 第53-54页 |
4.1.2 路侧危险物处理方法 | 第54-57页 |
4.2 路侧事故前兆点鉴别研究 | 第57-67页 |
4.2.1 道路交通事故前兆理论 | 第57页 |
4.2.2 单车事故前兆点算法 | 第57-65页 |
4.2.3 双车事故前兆点算法 | 第65-67页 |
4.3 路侧预警技术研究 | 第67-70页 |
4.3.1 振动带设计 | 第67-68页 |
4.3.2 振动标线设置研究 | 第68-70页 |
4.4 振动标线警示效果仿真评价 | 第70-74页 |
4.4.1 车辆模型建立 | 第70-72页 |
4.4.2 路面谱建模 | 第72-73页 |
4.4.3 警示效果评价 | 第73-74页 |
4.5 交通控制技术研究 | 第74-79页 |
4.5.1 交通标线设置研究 | 第74-78页 |
4.5.2 禁止超车路段设置研究 | 第78-79页 |
4.6 基于事故前兆点的路侧防护研究 | 第79-84页 |
4.6.1 护栏位置确定 | 第80-81页 |
4.6.2 护栏长度设计 | 第81-84页 |
4.7 山区公路路侧防护对策集 | 第84-88页 |
4.7.1 山区公路路侧防护对策集 | 第84-87页 |
4.7.2 基于费用效益比的防护设施决策方法 | 第87-8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0页 |
5.2 展望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附录 | 第98-10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