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纤维 | 第10页 |
1.1.1 纤维的简介及发展 | 第10页 |
1.2 纤维的表面改性 | 第10-13页 |
1.2.1 纤维表面改性的简介 | 第10-11页 |
1.2.2 纤维的改性方法 | 第11-13页 |
1.2.2.1 溶胶-凝胶法 | 第11页 |
1.2.2.2 表面接枝法 | 第11-12页 |
1.2.2.3 表面刻蚀技术 | 第12页 |
1.2.2.4 表面涂层处理 | 第12页 |
1.2.2.5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 第12-13页 |
1.3 棉织物 | 第13页 |
1.3.1 棉织物的简介及发展 | 第13页 |
1.4 棉织物的表面改性 | 第13-14页 |
1.4.1 棉织物的表面改性发展 | 第13-14页 |
1.4.2 织物的改性方法 | 第14页 |
1.5 硅纳米线 | 第14-15页 |
1.5.1 硅纳米线的简介及发展 | 第14页 |
1.5.2 硅纳米线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3 硅纳米线的自组装 | 第15页 |
1.6 本文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6.2.1 第一阶段:纤维/棉织物的清洗 | 第16页 |
1.6.2.2 第二阶段:纤维/棉织物的活化 | 第16页 |
1.6.2.3 第三阶段:纤维/棉织物的表面生长硅纳米线 | 第16-17页 |
1.6.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硅纳米线改性纤维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18-38页 |
2.1 前言 | 第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1页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18-19页 |
2.2.2 硅纳米线的自组装 | 第19-20页 |
2.2.2.1 实验流程 | 第19页 |
2.2.2.2 实验详细步骤 | 第19-20页 |
2.2.3 测试与表征 | 第20-21页 |
2.2.3.1 傅里叶红外研究(FTIR) | 第20页 |
2.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SEM) | 第20页 |
2.2.3.3 热失重研究(TGA) | 第20页 |
2.2.3.4 抗紫外稳定性研究 | 第20页 |
2.2.3.5 纤维力学性能研究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37页 |
2.3.1 纤维等离子活化前后的红外研究 | 第21-24页 |
2.3.1.1 玻璃纤维 | 第21-22页 |
2.3.1.2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 | 第22-23页 |
2.3.1.3 Kevlar49纤维 | 第23-24页 |
2.3.2 纤维改性前后表面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24-29页 |
2.3.2.1 玻璃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研究 | 第24-25页 |
2.3.2.2 PBO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研究 | 第25-27页 |
2.3.2.3 Kevlar49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研究 | 第27-29页 |
2.3.3 硅纳米线的透射电镜研究 | 第29页 |
2.3.4 纤维改性前后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29-32页 |
2.3.4.1 PBO纤维改性前后热失重的研究 | 第29-30页 |
2.3.4.2 Kevlar49纤维改性前后热失重的研究 | 第30-32页 |
2.3.5 PBO纤维紫外老化行为研究 | 第32-37页 |
2.3.5.1 PBO纤维的发展及应用 | 第32页 |
2.3.5.2 PBO纤维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2.3.5.3 PBO纤维老化前后的微观形貌研究 | 第33-34页 |
2.3.5.4 PBO纤维老化前后的红外研究 | 第34-35页 |
2.3.5.5 PBO纤维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35-36页 |
2.3.5.6 PBO纤维老化前后的结晶度研究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硅纳米线改性棉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38-56页 |
3.1 前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8-39页 |
3.2.2 硅纳米线的自组装 | 第39页 |
3.2.2.1 实验流程 | 第39页 |
3.2.2.2 实验详细步骤 | 第39页 |
3.2.3 测试与表征 | 第39-41页 |
3.2.3.1 傅里叶红外(FTIR) | 第39-40页 |
3.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0页 |
3.2.3.3 热重分析(TGA) | 第40页 |
3.2.3.4 疏水性分析 | 第40页 |
3.2.3.5 疏水稳定性分析 | 第40页 |
3.2.3.6 抗污性分析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3.3.1 棉织物红外研究 | 第41-42页 |
3.3.2 棉织物改性前后表面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42-43页 |
3.3.3 棉织物改性前后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43-44页 |
3.3.4 棉织物改性前后的疏水性以及疏水稳定性研究 | 第44-47页 |
3.3.4.1 棉织物改性前后的疏水性研究 | 第44-46页 |
3.3.4.2 棉织物改性前后的抗污性研究 | 第46-47页 |
3.3.5 棉织物改性后的稳定性研究 | 第47-50页 |
3.3.5.1 棉织物改性后的紫外稳定性研究 | 第47-48页 |
3.3.5.2 改性棉织物的酸碱稳定性研究 | 第48-49页 |
3.3.5.3 改性棉织物的耐溶剂稳定性研究 | 第49-50页 |
3.3.6 棉织物改性前后的油水分离研究 | 第50-53页 |
3.3.7 改性棉织物对不同种类油的分离效率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