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禽论文--鸭论文

雷州黑鸭育种基础群部分蛋用特性及产蛋候选基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雷州黑鸭种质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1.2 家禽产蛋性能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 鸭产蛋规律第13页
        1.2.2 产蛋曲线数学模型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蛋禽体重与早期产蛋性能的关系第14页
        1.2.4 蛋品质研究第14页
        1.2.5 部分产蛋性状候选基因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7页
2 产蛋曲线拟合第17-2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页
        2.1.1 试验材料第17页
        2.1.2 饲养管理第17页
        2.1.3 数据整理第1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7-20页
        2.2.1 雷州黑鸭不同周龄周产蛋率第17-18页
        2.2.2 参数估计与曲线拟合第18-20页
    2.3 讨论第20-21页
    2.4 小结第21-22页
3 雷州黑鸭基础群早期体重体尺指标与部分产蛋性状的关系第22-2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2页
        3.1.1 试验材料第22页
        3.1.2 试验方法第2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3.2.1 雷州黑鸭体重体尺与产蛋数据第22-23页
        3.2.2 雷州黑鸭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第23-25页
        3.2.3 雷州黑鸭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第25-26页
    3.3 讨论第26-28页
    3.4 小结第28-29页
4 两种养殖模式下雷州黑鸭部分生产性能与抗应激能力比较第29-3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4.1.1 试验材料第29页
        4.1.2 饲养管理第29页
        4.1.3 观测项目第29-30页
        4.1.4 数据处理第3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0-31页
        4.2.1 两种饲养管理模式下鸭群产蛋高峰期料蛋比第30页
        4.2.2 两种饲养管理模式下雷州黑鸭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第30页
        4.2.3 两种饲养模式下雷州黑鸭产蛋期间抗应激能力比较第30-31页
    4.3 讨论第31-32页
        4.3.1 不同养殖模式下雷州黑鸭产蛋高峰期料蛋比第31页
        4.3.2 不同养殖模式下雷州黑鸭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第31页
        4.3.3 台风天气对雷州黑鸭产蛋率的影响第31-32页
    4.4 小结第32-33页
5 雷州黑鸭蛋口感风味初步分级及蛋壳抗性研究第33-3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5.1.1 材料第33页
        5.1.2 方法第33-34页
        5.1.3 统计分析第3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34-35页
        5.2.1 不同养殖模式雷州黑鸭蛋口感风味差异性调研结果第34页
        5.2.2 不同壳色雷州黑鸭蛋蛋壳抗性测试结果第34-35页
    5.3 讨论第35-37页
        5.3.1 不同养殖模式雷州黑鸭蛋口感风味差异性调研第35-36页
        5.3.2 不同壳色雷州黑鸭蛋蛋壳抗性测试第36-37页
    5.4 小结第37-38页
6 雷州黑鸭FSHβ基因与TSHβ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8-49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6.1.1 试验材料第38页
        6.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8页
        6.1.3 试剂及配制第38-39页
        6.1.4 基因组DNA的抽提与检测第39页
        6.1.5 FSHβ、TSHβ基因部分序列的PCR扩增第39-40页
        6.1.6 测序结果分析第40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6.2.1 PCR扩增结果第40-41页
        6.2.2 FSHβ与TSHβ基因开放阅读框分析第41-42页
        6.2.3 FSHβ基因与TSHβ基因ORF序列及其产物第42-43页
        6.2.4 FSHβ基因与TSHβ基因开放阅读框编码产物理化性质第43页
        6.2.5 二级结构预测第43-44页
        6.2.6 三级结构预测第44-45页
        6.2.7 雷州黑鸭FSHβ蛋白与TSHβ蛋白跨膜结构域预测第45页
        6.2.8 雷州黑鸭FSHβ蛋白与TSHβ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45-46页
    6.3 讨论第46-48页
        6.3.1 雷州黑鸭FSHβ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6-47页
        6.3.2 雷州黑鸭TSHβ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7-48页
    6.4 小结第48-49页
7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61页
导师简介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对麒麟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下一篇:Toll样和RIG-I样受体基因序列变异与云南家牛地方品种间抗病力差异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