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缘起 | 第11-12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2页 |
2、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 第12-13页 |
三、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一章 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发展的社会背景及现实状况 | 第17-25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 | 第17-19页 |
一、经济发展全球化 | 第17-18页 |
二、社会结构新变化 | 第18页 |
三、思想观念多样化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现状 | 第19-25页 |
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 | 第19-22页 |
(一)经济价值观 | 第19-20页 |
(二)政治价值观 | 第20页 |
(三)法律价值观 | 第20-21页 |
(四)道德价值观 | 第21页 |
(五)文化价值观 | 第21-22页 |
二、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因素探析 | 第22-25页 |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非公有制经济因素 | 第23页 |
(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因素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的重要性及政策保障 | 第25-31页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的重要性 | 第25-27页 |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 第25-26页 |
二、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的健康发展 | 第26页 |
三、有利于扩大和巩固我党的执政基础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相关政策 | 第27-31页 |
一、新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策概述 | 第27-29页 |
二、新时期我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相关专项政策概述 | 第29-30页 |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概述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的主要机构及主要内容和原则 | 第31-37页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具体联络机构 | 第31-32页 |
一、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第31页 |
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 | 第32-37页 |
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主要目标 | 第33-35页 |
(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33页 |
(二)增强非公有制人士的政治认同意识 | 第33-34页 |
(三)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守法守规意识 | 第34页 |
(四)增进非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 第34-35页 |
(五)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文化素养 | 第35页 |
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主要原则 | 第35-37页 |
(一)坚持两个不动摇原则 | 第35-36页 |
(二)以人为本原则 | 第36页 |
(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原则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的实践活动及实现路径 | 第37-41页 |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的实践活动 | 第37-38页 |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 第37-38页 |
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 第38页 |
三、利用典型榜样的力量 | 第38页 |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的实现路径 | 第38-41页 |
一、不断创新多种实践形式 | 第39页 |
二、大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