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VOCs的来源与危害 | 第11-13页 |
1.3 VOCs的控制技术 | 第13-16页 |
1.3.1 回收技术 | 第14-15页 |
1.3.2 销毁技术 | 第15-16页 |
1.4 VOCs催化燃烧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1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6-17页 |
1.4.2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17-18页 |
1.5 过渡金属氧化物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5.1 固相法 | 第18页 |
1.5.2 液相法 | 第18-19页 |
1.5.3 气相法 | 第19-20页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2-32页 |
2.1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23-25页 |
2.3 样品的物化表征 | 第25-28页 |
2.4 催化机理 | 第28-29页 |
2.5 催化活性评价 | 第29-31页 |
2.6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纳米Cr_2O_3的合成及催化原理研究 | 第32-4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3.3.1 薄膜生长与结构 | 第33-35页 |
3.3.2 表面形态 | 第35-36页 |
3.3.3 表面组成 | 第36-38页 |
3.3.4 催化原理分析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纳米CoO的合成及催化原理研究 | 第40-4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4.3.1 薄膜结构 | 第41-42页 |
4.3.2 表面形态 | 第42-44页 |
4.3.3 表面组成 | 第44-46页 |
4.3.4 催化原理分析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纳米Cr_2O_3与纳米CoO催化性能研究与比较 | 第48-54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纳米Cr_2O_3催化氧化丙烯性能研究 | 第48-49页 |
5.3 纳米CoO催化氧化丙烯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5.4 催化性能比较 | 第50-52页 |
5.5 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