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国家理论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邻避运动暴力化的影响因素--基于量化内容分析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4页
第1章 引言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第16-17页
    1.3 文献综述第17-21页
        1.3.1 国外邻避研究文献综述第17-19页
        1.3.2 国内邻避研究文献综述第19-21页
    1.4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第21-23页
        1.4.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4.2 章节安排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第23-25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23页
        1.5.2 量化内容分析法第23页
        1.5.3 比较研究法第23-25页
第2章 研究设计第25-33页
    2.1 理论梳理与要素提取第25-26页
        2.1.1 社会冲突升级理论第25-26页
        2.1.2 要素提取第26页
    2.2 编码协议与编码表第26-31页
        2.2.1 编码协议第26-30页
        2.2.2 编码表第30-31页
    2.3 研究对象与互联网抽样第31-32页
    2.4 数据处理与信度检验第32-33页
第3章 政府因素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的关系第33-42页
    3.1 公示情况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33-34页
        3.1.1 列联表检验第33页
        3.1.2 检验分析第33-34页
    3.2 申诉途径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34-35页
        3.2.1 列联表检验第34-35页
        3.2.2 检验分析第35页
    3.3 沟通策略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35-37页
        3.3.1 列联表检验第35-36页
        3.3.2 检验分析第36-37页
    3.4 信息控制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37-38页
        3.4.1 列联表检验第37页
        3.4.2 检验分析第37-38页
    3.5 处置方式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38-39页
        3.5.1 列联表检验第38页
        3.5.2 检验分析第38-39页
    3.6 应对策略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39-41页
        3.6.1 列联表检验第39-40页
        3.6.2 检验分析第40-41页
    3.7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公民因素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的关系第42-48页
    4.1 群体属性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42-43页
        4.1.1 列联表检验第42页
        4.1.2 检验分析第42-43页
    4.2 群体规模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43-44页
        4.2.1 列联表检验第43-44页
        4.2.2 检验分析第44页
    4.3 抗争诉求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44-45页
        4.3.1 列联表检验第44-45页
        4.3.2 检验分析第45页
    4.4 动员能力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45-46页
        4.4.1 列联表检验第45-46页
        4.4.2 检验分析第46页
    4.5 组织程度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46-47页
        4.5.1 列联表检验第46-47页
        4.5.2 检验分析第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媒体因素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的关系第48-53页
    5.1 报道力度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48-49页
        5.1.1 列联表检验第48页
        5.1.2 检验分析第48-49页
    5.2 报道倾向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49-51页
        5.2.1 列联表检验第49页
        5.2.2 检验分析第49-51页
    5.3 谣言传播与邻避运动暴力化第51-52页
        5.3.1 列联表检验第51页
        5.3.2 检验分析第51-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6章 结论、对策和展望第53-61页
    6.1 邻避运动暴力化的预防对策第53-59页
        6.1.1 开通申诉路径畅通表达渠道第54页
        6.1.2 积极主动沟通推进问题解决第54-55页
        6.1.3 保持冷静克制慎重使用武力第55-56页
        6.1.4 及时回应民意作出明确表态第56-57页
        6.1.5 加大法律宣传培养民主意识第57-58页
        6.1.6 联系群众代表寻求重点突破第58页
        6.1.7 加强媒体沟通正确引导舆论第58-59页
        6.1.8 强化网络监管及时辟谣追谣第59页
    6.2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务员考录职位分类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以银川市兴庆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