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的检验及成因分析--以上海自贸区挂牌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3.3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 第2章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机理分析 | 第19-25页 |
| 2.1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内涵 | 第19-21页 |
| 2.1.1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概念 | 第19-20页 |
| 2.1.2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表现 | 第20-21页 |
| 2.2 对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解释 | 第21-23页 |
| 2.2.1 传统金融理论对过度反应的解释 | 第21-22页 |
| 2.2.2 行为金融理论对过度反应的解释 | 第22-23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3章 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实证检验 | 第25-37页 |
| 3.1 检验方法——事件研究法 | 第25页 |
| 3.2 指标选取 | 第25-26页 |
| 3.2.1 收益率R | 第25-26页 |
| 3.2.2 累计超额收益率CAR | 第26页 |
| 3.3 检验步骤 | 第26-27页 |
| 3.4 实证检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 3.4.1 对上海自贸区板块的检验 | 第27-29页 |
| 3.4.2 对上海股市的检验 | 第29-3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4章 我国股市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成因分析 | 第37-45页 |
| 4.1 投资者行为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 4.2 我国股票市场特点分析 | 第38-39页 |
| 4.3 过度自信与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关联分析 | 第39-43页 |
| 4.3.1 机理分析 | 第40页 |
| 4.3.2 样本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40-41页 |
| 4.3.3 平稳性检验 | 第41-42页 |
| 4.3.4 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2-4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5章 论文研究结果的应用建议 | 第45-51页 |
| 5.1 论文研究结果 | 第45页 |
| 5.2 论文研究结果的应用建议 | 第45-4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录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