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阶段模糊实物期权的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1 理论基础研究 | 第19页 |
1.3.2 基础设施融资研究 | 第19页 |
1.3.3 提出分阶段模糊实物期权模型 | 第19页 |
1.3.4 模型构想的实证分析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 | 第23-41页 |
2.1 PPP模式 | 第23-32页 |
2.1.1 PPP的概念 | 第23-25页 |
2.1.2 PPP项目的主要参与方 | 第25-27页 |
2.1.3 PPP的特点 | 第27-28页 |
2.1.4 PPP的分类 | 第28-31页 |
2.1.5 PPP的发展 | 第31-32页 |
2.2 实物期权理论 | 第32-39页 |
2.2.1 实物期权定义 | 第32-33页 |
2.2.2 实物期权的特点 | 第33-34页 |
2.2.3 实物期权的分类 | 第34-36页 |
2.2.4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第36-39页 |
2.3 本章研究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基础设施融资研究 | 第41-54页 |
3.1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41-45页 |
3.1.1 建设规模庞大 | 第41-43页 |
3.1.2 建设资金债务负担沉重 | 第43-45页 |
3.2 基础设施融资模式 | 第45-50页 |
3.2.1 银行贷款 | 第46-47页 |
3.2.2 财政拨款 | 第47-48页 |
3.2.3 资本市场融资 | 第48-49页 |
3.2.4 项目融资 | 第49-50页 |
3.3 我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 | 第50-53页 |
3.3.1 针对一次性投入风险过大问题 | 第51-53页 |
3.3.2 针对项目价值评估问题 | 第53页 |
3.4 本章研究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分阶段模糊实物期权模型 | 第54-72页 |
4.1 基础设施PPP项目实物期权特性分析 | 第54-57页 |
4.1.1 基础设施PPP项目基本特征研究 | 第54-56页 |
4.1.2 基础设施PPP项目实物期权识别 | 第56-57页 |
4.2 模型方法选择 | 第57-60页 |
4.3 模型构建的数理基础 | 第60-67页 |
4.3.1 模糊数学数理基础 | 第60-63页 |
4.3.2 实物期权理论数理基础 | 第63-67页 |
4.4 构建模型 | 第67-71页 |
4.4.1 分阶段实物期权模型创建 | 第67-70页 |
4.4.2 构建分阶段模糊实物期权模型 | 第70-71页 |
4.5 本章研究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72-80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72-73页 |
5.2 参数确定 | 第73-75页 |
5.2.1 项目的市场价值 | 第73页 |
5.2.2 期权执行价格 | 第73-74页 |
5.2.3 市场价格波动率 | 第74页 |
5.2.4 无风险利率 | 第74-75页 |
5.3 传统净现值法项目估值 | 第75-76页 |
5.4 分阶段模糊实物期权估值 | 第76-78页 |
5.4.1 求获利临界值 | 第76-77页 |
5.4.2 求分阶段模糊实物期权价值 | 第77-78页 |
5.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5.6 本章研究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A(Matlab程序代码)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