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 第11-12页 |
1.1.2 温室效应 | 第12-13页 |
1.2 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尿素 | 第13-14页 |
1.2.2 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成一氧化碳 | 第14页 |
1.2.3 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成甲醇 | 第14-15页 |
1.2.4 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成甲酸 | 第15页 |
1.2.5 二氧化碳加氢成二甲醚(DME) | 第15-16页 |
1.2.6 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成甲烷 | 第16-19页 |
1.3 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反应体系 | 第19-22页 |
1.3.1 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活化 | 第19-20页 |
1.3.2 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成甲烷的机理 | 第20-22页 |
1.4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4.1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22页 |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钌/氧化铈光热条件下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研究 | 第24-39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2.1 实验药品与气体 | 第24-25页 |
2.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2.3 催化剂的合成 | 第25-26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手段 | 第26-27页 |
2.3.1 透射电镜(TEM) | 第26页 |
2.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6页 |
2.3.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6页 |
2.3.4 二氧化碳程序升温吸附(CO_2-TPD) | 第26-27页 |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7-28页 |
2.4.1 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图 | 第27-28页 |
2.4.2 气体产物分析装置图 | 第28页 |
2.5 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6.1 催化剂表征 | 第30-34页 |
2.6.2 催化剂活性分析 | 第34-35页 |
2.6.3 甲烷的表观活化能计算 | 第35-36页 |
2.6.4 催化剂的光电流测试 | 第36-37页 |
2.6.5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 第37-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光热条件下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39-52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3.2.1 实验药品与气体 | 第39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3.3 催化剂活性差异的内在原因 | 第40-46页 |
3.3.1 催化剂氧空位的表征 | 第40-44页 |
3.3.2 理论计算分析二氧化碳在氧化铈表面的吸附 | 第44-46页 |
3.4 原位红外探究催化机理 | 第46-51页 |
3.4.1 红外装置实物图 | 第46-47页 |
3.4.2 CO_2+H_2的原位红外实验 | 第47-48页 |
3.4.3 CO+H_2的原位红外实验 | 第48-49页 |
3.4.4 HCOOH的原位红外实验 | 第49-51页 |
3.4.5 机理图 | 第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4.1 结论 | 第52-53页 |
4.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