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导论 | 第12-20页 |
1.1 问题意识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2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变迁与分析框架 | 第20-44页 |
2.1 从政策到法律:特别行政区制度表现形式的变迁 | 第20-31页 |
2.1.1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萌芽期(1949-1979) | 第20-22页 |
2.1.2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形成期(1979-1990) | 第22-26页 |
2.1.3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成熟期(1990-2003) | 第26-28页 |
2.1.4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发展期(2003-) | 第28-30页 |
2.1.5 “制度有机体”: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特征 | 第30-31页 |
2.2 二元结构: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构成与分析框架 | 第31-40页 |
2.2.1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构成与二元化的制度结构 | 第32-35页 |
2.2.2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二元结构及其理论价值 | 第35-38页 |
2.2.3 特别行政区制度二元结构分析框架的实践意义 | 第38-40页 |
2.3 从“国家统一”到“社会融合”:特别行政区制度功能的拓展 | 第40-44页 |
3 治理理论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治理转向” | 第44-54页 |
3.1 治理理论概述 | 第45-47页 |
3.2 治理理论在特别行政区制度论域的适用性 | 第47-49页 |
3.3 特别行政区治理的概念生成 | 第49-54页 |
3.3.1 “特别行政区治理”的制度基础 | 第49-50页 |
3.3.2 “特别行政区治理”的定位 | 第50-51页 |
3.3.3 “特别行政区治理”的功能 | 第51-52页 |
3.3.4 “特别行政区治理”的工具 | 第52-54页 |
4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中国特色大国治理的结构形成 | 第54-76页 |
4.1 原则的具体化:不同法律渊源对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规范 | 第54-61页 |
4.1.1 宪法上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 第54-56页 |
4.1.2 宪法相关法及其对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具体化 | 第56-58页 |
4.1.3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施的法律对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具体化 | 第58-59页 |
4.1.4 一国内地区间协议与特别行政区制度法律渊源的创新 | 第59-61页 |
4.2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国家纵向权力结构的形成 | 第61-69页 |
4.2.1 “单一制-联邦制”在特别行政区制度论域内解释力的局限 | 第61-63页 |
4.2.2 特别行政区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比较 | 第63-66页 |
4.2.3 特别行政区与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改革试验区的比较 | 第66-69页 |
4.3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国家横向权力结构的互动 | 第69-74页 |
4.3.1 特别行政区内政权组织形式的特点概述 | 第69-70页 |
4.3.2 特别行政区行政体制与国家横向权力结构的互动 | 第70-72页 |
4.3.3 特别行政区立法体制与国家横向权力结构的互动 | 第72-73页 |
4.3.4 特别行政区司法体制与国家横向权力结构的互动 | 第73-74页 |
4.4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多体系”大国治理结构的形成 | 第74-76页 |
5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中国特色大国治理的模式创新 | 第76-114页 |
5.1 基本法解释:中央处理与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法治模式 | 第76-90页 |
5.1.1 《基本法》解释体制概述 | 第76-78页 |
5.1.2 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的实践 | 第78-88页 |
5.1.3 基本法解释作为中央处理与特别行政区关系法治模式的评价 | 第88-90页 |
5.2 一国内地区间协议:大国治理的合作模式 | 第90-97页 |
5.2.1 一国内地区间协议的性质 | 第91-93页 |
5.2.2 一国内地区间协议的体系 | 第93-94页 |
5.2.3 一国内地区间协议的实施程序 | 第94-95页 |
5.2.4 一国内地区间协议的实施机制 | 第95-97页 |
5.3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公民参与:大国治理的公民参与机制 | 第97-105页 |
5.3.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特别行政区公民政治参与机制 | 第98-101页 |
5.3.2 跨域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机制 | 第101-105页 |
5.4 授权管辖:中央对特别行政区权力空间效力的调节机制 | 第105-114页 |
5.4.1 “一地两检”: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的授权管辖 | 第105-109页 |
5.4.2 “一岛两制”: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的授权管辖 | 第109-111页 |
5.4.3 通过授权管辖实现特别行政区制度辐射作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111-114页 |
6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中国特色大国善治的实现 | 第114-118页 |
6.1 从原则到具体:特别行政区制度对中国特色大国治理的作用机制 | 第114-115页 |
6.2 特别行政区制度“治理转向”与中国特色大国善治的实现 | 第115-118页 |
附录 | 第118-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