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的“历史”概念

论文创新点第5-6页
目录第6-9页
摘要第9-14页
Abstract第14-21页
1 绪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观念第22-61页
    1.1 概念的厘定第22-24页
    1.2 对马克思哲学的新解读第24-30页
        1.2.1 西方历史哲学的继承与变革第24-27页
        1.2.2 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原则第27-30页
    1.3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第30-42页
        1.3.1 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解读第30-35页
        1.3.2 以列宁、斯大林为代表的苏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解读第35-39页
        1.3.3 中国传统教科书的解读第39-42页
    1.4 马克思历史观念的新发现第42-56页
        1.4.1 从拉布里奥拉到葛兰西第42-51页
        1.4.2 从卢森堡到卢卡奇第51-56页
    1.5 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第56-61页
        1.5.1 本文的结构第56-59页
        1.5.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59-61页
2 马克思历史观念的思想起源第61-88页
    2.1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继承第61-69页
        2.1.1 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与历史意识的继承第61-64页
        2.1.2 进入感性的现代社会: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第64-66页
        2.1.3 获得表达感性世界的历史辩证法: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批判第66-69页
    2.2 马克思对鲍威尔哲学的批判和继承第69-76页
        2.2.1 对鲍威尔的“自我意识”的继承第69-71页
        2.2.2 对鲍威尔哲学的批判第71-76页
    2.3 马克思对维科历史哲学的批判和继承第76-80页
        2.3.1 对维科历史主义原则的继承第76-77页
        2.3.2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与维科的历史哲学的区别第77-80页
    2.4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80-88页
        2.4.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第一个阶段第81-82页
        2.4.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第二个阶段第82-84页
        2.4.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第三个阶段第84-88页
3 马克思的历史观念的形成第88-109页
    3.1 博士论文:历史观念的萌芽第88-92页
        3.1.1 自由精神的诉求第89-91页
        3.1.2 实践的批判精神第91-92页
    3.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历史”中介第92-93页
    3.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念的雏形第93-96页
    3.4 《神圣家族》:历史观念的深化第96-100页
    3.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观念的形成第100-109页
        3.5.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科学实践观的形成第100-102页
        3.5.2 《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观念的形成第102-109页
4 历史·实践·辩证法第109-120页
    4.1 历史与实践第109-115页
        4.1.1 实践是历史的基础第109-111页
        4.1.2 历史是实践的本性第111-113页
        4.1.3 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一第113-115页
    4.2 历史与辩证法第115-120页
        4.2.1 历史与辩证法的同一第115-117页
        4.2.2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与历史的分离第117-120页
5 历史观念中的自然第120-128页
    5.1 实践、历史与自然第120-124页
        5.1.1 自然是实践造就的历史的自然第120-122页
        5.1.2 历史是人改造自然、创造自身的实践过程第122-124页
    5.2 个体、社会与自然第124-128页
        5.2.1 个体与自然第124-126页
        5.2.2 社会: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第126-128页
6 历史观念中的历史第128-154页
    6.1 资本主义与世界历史第128-137页
        6.1.1 理论脉络第128-130页
        6.1.2 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第130-135页
        6.1.3 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第135-137页
    6.2 东方社会与世界历史多元性第137-145页
        6.2.1 资本主义的发展迫使东方社会纳入世界历史体系第137-140页
        6.2.2 东方社会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文化选择第140-145页
    6.3 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第145-154页
        6.3.1 共产主义与历史发展的目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第146-147页
        6.3.2 共产主义与历史发展的本性:自由第147-150页
        6.3.3 共产主义与历史发展的现实进程第150-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58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158-159页
后记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一浮宗教思想研究
下一篇:资本主义的当代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