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3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光整加工概述 | 第13-16页 |
| 1.3.1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加工原理 | 第13-14页 |
| 1.3.2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加工工艺分析 | 第14-16页 |
| 1.4 模糊PID控制系统概述 | 第16-17页 |
|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7-22页 |
| 1.5.1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22页 |
| 第2章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加工数值模拟与参数优化 | 第22-38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主要数学模型 | 第22-27页 |
| 2.2.1 粘性流体力学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2.2.2 湍流模型选择 | 第24-26页 |
| 2.2.3 混合相模型选择 | 第26-27页 |
| 2.3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数值模拟 | 第27-35页 |
| 2.3.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 2.3.2 数值计算初始条件设置 | 第28-29页 |
| 2.3.3 数值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29-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 第3章 模糊PID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 第38-54页 |
| 3.1 引言 | 第38页 |
| 3.2 模糊PID控制系统背景及简介 | 第38-39页 |
| 3.2.1 变频调速技术 | 第38-39页 |
| 3.2.2 模糊PID控制系统简介 | 第39页 |
| 3.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52页 |
| 3.3.1 结构设计 | 第39-41页 |
| 3.3.2 论域的确定 | 第41-42页 |
| 3.3.3 语言变量的选取 | 第42页 |
| 3.3.4 隶属度函数 | 第42-46页 |
| 3.3.5 模糊控制规则 | 第46-49页 |
| 3.3.6 模糊PID控制的matlab仿真 | 第49-5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4章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光整加工实验 | 第54-70页 |
| 4.1 引言 | 第54页 |
| 4.2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实验平台与抛光介质 | 第54-58页 |
| 4.2.1 实验平台机械结构 | 第54-55页 |
| 4.2.2 抛光介质的制备 | 第55-58页 |
| 4.3 控制系统设计 | 第58-63页 |
| 4.3.1 硬件设计 | 第58页 |
| 4.3.2 硬件选型 | 第58-61页 |
| 4.3.3 上位机设计 | 第61-63页 |
| 4.4 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加工实验 | 第63-6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 5.2 创新点 | 第70-71页 |
| 5.3 未来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