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1 自我损耗的研究概述 | 第11-20页 |
1.1.1 自我损耗的定义 | 第11-12页 |
1.1.2 自我损耗的研究范式 | 第12-14页 |
1.1.3 自我损耗的后效 | 第14-15页 |
1.1.4 自我损耗能量模型 | 第15-20页 |
1.2 自我损耗和人格类型 | 第20-23页 |
1.3 自我控制类型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5-29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5-26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26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2.4 研究创新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自我损耗任务有效性 | 第29-33页 |
3.1 预实验1:Stroop自我损耗任务有效性 | 第29-31页 |
3.1.1 被试 | 第29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1页 |
3.2 预实验2:非利手写作自我损耗任务有效性 | 第31-33页 |
3.2.1 被试 | 第31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3.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自我损耗对抑制控制的影响—特质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 第33-41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4.2.1 被试 | 第33-34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3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5-38页 |
4.4 讨论 | 第38-41页 |
第五章 自我损耗对开始控制的影响—行动导向的调节作用 | 第41-49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41-42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5.2.1 被试 | 第42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5.2.3 实验过程 | 第43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5.4 讨论 | 第46-49页 |
第六章 总讨论与结论 | 第49-55页 |
6.1 总讨论 | 第49-53页 |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3页 |
6.3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