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付费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1.2.1 建筑垃圾 | 第12-13页 |
1.2.2 组成和分类 | 第13-15页 |
1.2.3 资源化利用 | 第15-16页 |
1.2.4 付费机制 | 第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1.1 国外研究 | 第19页 |
2.1.2 国内研究 | 第19-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1页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2.2.4 支付意愿 | 第23-25页 |
第3章 建筑垃圾处理付费政策基础 | 第25-31页 |
3.1 国外政策基础 | 第25-26页 |
3.1.1 英国 | 第25页 |
3.1.2 德国 | 第25页 |
3.1.3 丹麦 | 第25-26页 |
3.1.4 日本 | 第26页 |
3.2 国内政策基础 | 第26-29页 |
3.2.1 大陆 | 第26-29页 |
3.2.2 香港 | 第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利益主体付费责任及意愿 | 第31-39页 |
4.1 利益相关者矩阵 | 第31-32页 |
4.2 利益相关者责任分析 | 第32-36页 |
4.2.1 政府部门 | 第33-34页 |
4.2.2 开发企业 | 第34-35页 |
4.2.3 施工企业 | 第35页 |
4.2.4 资源化利用企业 | 第35-36页 |
4.2.5 运输企业 | 第36页 |
4.2.6 公众 | 第36页 |
4.3 支付意愿分析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5章 产业链全过程付费机制构建 | 第39-47页 |
5.1 成本分析 | 第39-41页 |
5.1.1 基本情况 | 第39页 |
5.1.2 运输成本 | 第39-41页 |
5.1.3 处理成本 | 第41页 |
5.2 付费机制构建 | 第41-46页 |
5.2.1 政府主导 | 第41-42页 |
5.2.2 管理平台 | 第42-43页 |
5.2.3 付费关系 | 第43-4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6章 应用案例分析及政策建议 | 第47-53页 |
6.1 付费机制运行工作基础 | 第47-49页 |
6.1.1 数据集成共享 | 第47页 |
6.1.2 建筑垃圾产生量估算 | 第47-48页 |
6.1.3 付费结算标准核算 | 第48-49页 |
6.2 深圳市应用分析 | 第49-51页 |
6.2.1 基本情况 | 第49-50页 |
6.2.2 监管系统及付费关系 | 第50-51页 |
6.2.3 问题分析 | 第51页 |
6.3 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72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