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FlexRay车载网络应用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17-19页 |
2 FlexRay总线技术分析 | 第19-29页 |
2.1 FlexRay车载网络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2.2 编码与解码分析 | 第20-22页 |
2.2.1 数据帧格式分析 | 第20-21页 |
2.2.2 帧编码 | 第21-22页 |
2.3 协议运行机制分析 | 第22-23页 |
2.4 FlexRay媒体访问控制分析 | 第23-25页 |
2.4.1 静态段媒体访问控制 | 第24页 |
2.4.2 动态段媒体访问控制 | 第24-25页 |
2.5 FlexRay通信机制优化问题的提出 | 第25-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静态段传输错误消息的快速重传机制 | 第29-41页 |
3.1 快速重传初步方案 | 第29-31页 |
3.2 故障率分析 | 第31-36页 |
3.2.1 网络模型 | 第31页 |
3.2.2 故障率建模 | 第31-33页 |
3.2.3 重要参数分析 | 第33-36页 |
3.3 时序分析 | 第36-38页 |
3.4 快速重传机制整体方案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基于AUTOSAR规范的FlexRay网络管理机制 | 第41-57页 |
4.1 AUTOSAR规范 | 第41-47页 |
4.1.1 AUTOSAR规范概述 | 第41-43页 |
4.1.2 AUTOSAR规范网络管理机制 | 第43-47页 |
4.2 AUTOSAR网络管理动态运行分析 | 第47-51页 |
4.2.1 新节点加入分析 | 第47-49页 |
4.2.2 网络节点故障分析 | 第49-51页 |
4.3 网络管理机制优化 | 第51-55页 |
4.3.1 新节点加入优化 | 第51-52页 |
4.3.2 节点故障检测优化 | 第52-54页 |
4.3.3 NMPDU设计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实验平台搭建及优化方案验证 | 第57-77页 |
5.1 仿真系统简介 | 第57-60页 |
5.1.1 DaVinci Network Designer FlexRay网络设计流程 | 第57-58页 |
5.1.2 CANoe.FlexRay工具简述 | 第58-60页 |
5.2 仿真系统架构 | 第60-65页 |
5.2.1 快速重传仿真系统架构 | 第60-63页 |
5.2.2 网络管理机制仿真系统架构 | 第63-65页 |
5.3 FlexRay物理节点软硬件设计 | 第65-71页 |
5.3.1 硬件选型 | 第65-66页 |
5.3.2 电源模块 | 第66-67页 |
5.3.3 时钟发生器 | 第67页 |
5.3.4 通信模块 | 第67-68页 |
5.3.5 FlexRay物理节点软件实现 | 第68-71页 |
5.4 快速重传机制验证与分析 | 第71-72页 |
5.5 网络管理优化机制验证与分析 | 第72-7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