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1-13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3-15页
    三、相关概念辨析第15-19页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一章 电影中对民族文化身份的关注与表现路径第21-33页
    第一节:风情民俗及语言之于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展现第22-25页
        一、秀美诗意的自然景观中的民族文化身份展现第22-23页
        二、民情风俗的唯美呈现中的民族文化身份展现第23-24页
        三、民族语言文化内涵中的民族身份展现第24-25页
    第二节:民间文学之于少数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塑造第25-29页
        一、神话传说:《寻找刘三姐》第26-27页
        二、图腾崇拜:《碧罗雪山》第27-28页
        三、族群英雄:《嘎达梅林》第28-29页
    第三节: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明少数民族文化遭遇外来文化第29-33页
        一、坚守与困惑:《静静的嘛呢石》第29-31页
        二、突破与发展:《图雅的婚事》第31-33页
第二章 性别身份认同:困惑中的焦虑与呼喊第33-41页
    第一节 女性意识的发现与建构第34-37页
        一、女性仍作为族群文化的表征出现第34-35页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凸显第35-36页
        三、性别压迫下女性的困惑第36-37页
    第二节 “被弱化”的男性形象第37-41页
        一、阳刚气质的男性形象缺席第37-38页
        二、徘徊于故土与城市之间第38-41页
第三章 国家认同: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第41-55页
    第一节 纠结与融合第44-47页
        一、纠结地“疏离”第44-45页
        二、天然地“融合”第45-47页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形象第47-52页
        一、高扬主旋律:《圣地额济纳》、《鸟巢》第48-49页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创伤体验”第49-52页
    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造成的对国家认同的冲击第52-55页
        一、“自我东方化”的抒写第52-54页
        二、“去国家化”的流行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附录第61-71页
致谢第71-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双城到多城的空间演绎--论1980年代以来的香港电影
下一篇:电影微博营销的议程设置研究--以《万物生长》新浪微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