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1.3 研究目的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9-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1-1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网络个人信息概述第18-23页
    2.1 网络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点第18-21页
        2.1.1 个人信息的概念第18-19页
        2.1.2 网络个人信息的内涵第19-20页
        2.1.3 网络个人信息的特点第20-21页
    2.2 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价值第21-23页
        2.2.1 网络个人信息的标识功能第21页
        2.2.2 网络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第21-23页
第3章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分析第23-28页
    3.1 我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3-25页
        3.1.1 我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现状第23-24页
        3.1.2 我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3.2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5-28页
        3.2.1 影响我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技术因素分析第25-26页
        3.2.2 影响我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的经济因素分析第26-27页
        3.2.3 影响我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的法律因素分析第27-28页
第4章 域外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现状分析与启示第28-36页
    4.1 国外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分析第28-32页
        4.1.1 美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分析第28-30页
        4.1.2 欧洲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分析第30-32页
        4.1.3 日本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分析第32页
    4.2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分析第32-33页
        4.2.1 我国香港地区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分析第32-33页
        4.2.2 我国台湾地区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分析第33页
    4.3 域外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对我国的启示第33-36页
        4.3.1 科学的网络个人信息损害赔偿保护模式第33-34页
        4.3.2 明确的网络个人信息主体范围第34页
        4.3.3 统一的网络个人信息立法保护模式第34-36页
第5章 完善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的对策分析第36-46页
    5.1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权利基础第36-42页
        5.1.1 信息时代隐私权的局限性第36-37页
        5.1.2 个人信息权的特征分析第37-38页
        5.1.3 个人信息权性质分析第38-41页
        5.1.4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内涵第41-42页
    5.2 对我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的若干建议第42-46页
        5.2.1 确立立法模式第42-43页
        5.2.2 确立个人信息权第43页
        5.2.3 确立个人信息义务第43-44页
        5.2.4 完善行业自律规范第44页
        5.2.5 明确网络个人信息的侵权责任第44-45页
        5.2.6 实行网络实名制第45-46页
第6章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美国证券法域外管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