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论文--油气输送与运输论文--管道输送论文

成品油顺序输送仿真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成品油管道发展第9-10页
        1.1.2 成品油管道仿真技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理论及方法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成品油管道仿真软件开发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 主要成果第17-19页
第二章 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分析第19-32页
    2.1 混油段的形成与发展第19-20页
        2.1.1 混油段的形成第19页
        2.1.2 混油段的发展第19-20页
    2.2 混油段浓度计算第20-24页
        2.2.1 混油段的浓度分布第20-22页
        2.2.2 混油浓度计算第22页
        2.2.3 切比雪夫求积公式第22-23页
        2.2.4 有效扩散系数第23页
        2.2.5 混油浓度计算实例第23-24页
    2.3 混油量计算第24-28页
        2.3.1 理论计算公式第24-25页
        2.3.2 Austin-Palfrey经验计算公式第25页
        2.3.3 我国工业试验总结的混油量计算公式第25-26页
        2.3.4 混油量计算对比分析第26-28页
    2.4 混油界面的检测第28-30页
        2.4.1 密度型界面检测系统第28-29页
        2.4.2 超声波型界面检测系统第29-30页
        2.4.3 记号型界面检测系统第30页
    2.5 本章结论第30-32页
第三章 成品油顺序输送动态仿真模型第32-49页
    3.1 顺序输送管道特征线法模型第32-38页
        3.1.1 基本假设第32页
        3.1.2 基本流动关系式第32-34页
        3.1.3 纯油段特征线法模型第34-36页
        3.1.4 混油段特征线法模型第36-38页
    3.2 顺序输送管道特征线仿真过程第38-42页
        3.2.1 管道特征线网格第38-39页
        3.2.2 网格步长控制第39-40页
        3.2.3 混油段特征线网格处理第40页
        3.2.4 计算流程第40-42页
    3.3 顺序输送管道系统内设备与元件第42-48页
        3.3.1 时间步长的统一第42-44页
        3.3.2 串联管系第44页
        3.3.3 支管系统第44-45页
        3.3.4 阀门第45-46页
        3.3.5 离心泵第46-48页
    3.4 本章结论第48-49页
第四章 成品油顺序输送动态仿真软件的开发第49-68页
    4.1 软件分析第49-50页
        4.1.1 需求分析第49页
        4.1.2 设计目标第49-50页
        4.1.3 软件总体结构第50页
    4.2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第50-55页
        4.2.1 LPS开发模块设计第50-51页
        4.2.2 LPS开发模块的总体框架第51-52页
        4.2.3 LPS开发模块的工作流程第52-55页
    4.3 LPS软件开发模块的具体设计和技术实现第55-67页
        4.3.1 LPS软件模块的包和类第55-62页
        4.3.2 软件功能菜单及工具栏第62-64页
        4.3.3 软件可视化界面第64-67页
    4.4 本章结论第67-68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68-82页
    5.1 某机场机坪供油管网稳态仿真第68-71页
        5.1.1 LPS仿真模拟第68-70页
        5.1.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70-71页
    5.2 环形管网动态仿真第71-75页
        5.2.1 PNS仿真计算第72页
        5.2.2 LPS仿真计算第72-73页
        5.2.3 稳态结果对比第73页
        5.2.4 动态结果对比第73-75页
    5.3 中石化某成品油管线顺序输送仿真第75-79页
        5.3.1 稳态结果对比第76页
        5.3.2 动态结果对比第76-78页
        5.3.3 混油段长度及混油界面跟踪对比第78-79页
    5.4 本章结论第79-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83页
    6.2 建议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靖边气田陕62井区和陕66井区剩余储量分布研究
下一篇:关节腔注射用甲氨蝶呤温敏凝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