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采矿权证券化产品设计探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2.1 资源证券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1.2.2 采矿权证券化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20-21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1-22页 |
第2章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矿业权概述 | 第22页 |
2.2 采矿权价值形成机理 | 第22-24页 |
2.3 资产证券化原理 | 第24-28页 |
2.3.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 第24-25页 |
2.3.2 证券化的流程 | 第25-26页 |
2.3.3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 | 第26页 |
2.3.4 证券化模式的分类 | 第26-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9-38页 |
3.1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5页 |
3.1.1 矿权市场发展需要 | 第29页 |
3.1.2 煤炭企业融资困难 | 第29-33页 |
3.1.3 证券化具有比较优势 | 第33-35页 |
3.2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 第35-37页 |
3.2.1 煤炭采矿权是一种合适的基础资产 | 第35-36页 |
3.2.2 完善的证券化配套机制 | 第36页 |
3.2.3 丰富的国内外经验 | 第36-37页 |
3.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产品设计前提—煤炭采矿权的价值评估 | 第38-46页 |
4.1 模型假设 | 第38-40页 |
4.2 煤炭价格模型 | 第40-45页 |
4.2.1 模型选取 | 第40-43页 |
4.2.2 参数估计 | 第43-45页 |
4.3 采矿权的价值 | 第45页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煤炭采矿权证券化产品方案设计 | 第46-57页 |
5.1 煤炭采矿权定量分析 | 第46-50页 |
5.1.1 煤炭采矿权价值的定量分析 | 第46-49页 |
5.1.2 现金流分析 | 第49-50页 |
5.2 采矿权证券化产品设计方案 | 第50-54页 |
5.2.1 收益率设定 | 第50-51页 |
5.2.2 信用增级方式 | 第51-52页 |
5.2.3 发行额度及利息支付情况 | 第52页 |
5.2.4 产品设计 | 第52-54页 |
5.3 产品交易结构 | 第54-56页 |
5.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推进煤炭采矿权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 第57-60页 |
6.1 完善矿业市场机制 | 第57-58页 |
6.2 完善配套监管体系 | 第58页 |
6.3 构建信用中介和评级机构 | 第58页 |
6.4 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58-59页 |
6.5 小结 | 第59-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7.1 结论 | 第60页 |
7.2 展望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附录 1 matlab煤炭采矿权模型 | 第61-63页 |
附录 2 winbugs估计参数模型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