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重金属铅对蚯蚓的毒性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土壤铅污染第9-10页
    1.2 铅的毒性第10-11页
        1.2.1 铅对人体的危害第10页
        1.2.2 铅对植物的危害第10页
        1.2.3 铅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第10-11页
    1.3 土壤污染生物指示物第11页
    1.4 传统的生态毒理实验与不足第11-12页
    1.5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第12-17页
        1.5.1 代谢组学简介第12-13页
        1.5.2 代谢组学样品制备方法第13页
        1.5.3 代谢组学检测平台第13-15页
        1.5.4 代谢组学常用的模式识别方法第15页
        1.5.6 基于NMR的蚯蚓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第15-17页
2 利用滤纸接触法进行铅对蚯蚓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第17-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18页
        2.1.1 实验试剂第17页
        2.1.2 实验仪器第17-18页
    2.2 实验方法第18-21页
        2.2.1 蚯蚓滤纸接触法实验第18页
        2.2.2 原子吸收分析第18页
        2.2.3 组织病理学检查第18页
        2.2.4 生化检测第18-19页
        2.2.5 组织提取第19页
        2.2.6 ~1H NMR,TOCSY和HSQC测试第19页
        2.2.7 ~1H NMR数据前处理方法第19-20页
        2.2.8 化合物指认第20页
        2.2.9 统计学分析第20-21页
    2.3 结果分析第21-31页
        2.3.1 原子吸收分析第21页
        2.3.2 组织病理学检查第21-23页
        2.3.3 生化检测第23页
        2.3.4 化合物指认第23-26页
        2.3.5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第26-30页
        2.3.6 铅浓度、生化指标以及代谢物间的关系第30-31页
    2.4 结果讨论第31-34页
        2.4.1 氧化应激第31-32页
        2.4.2 渗透压平衡第32页
        2.4.3 能量代谢第32-33页
        2.4.4 神经传导缺失第33页
        2.4.5 核酸代谢第33-34页
    2.5 结论第34-35页
3 利用人工土壤法进行铅对蚯蚓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第35-52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页
        3.1.1 实验试剂第35页
        3.1.2 实验仪器第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36页
        3.2.1 人工土壤制备以及蚯蚓铅暴露第35页
        3.2.2 组织病理学检查第35-36页
        3.2.3 生化检测第36页
        3.2.4 组织提取第36页
        3.2.5 ~1H NMR测试第36页
        3.2.6 ~1H NMR数据前处理方法第36页
        3.2.7 化合物的指认第36页
        3.2.8 数据分析第36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52页
        3.3.1 组织病理学检查第36-39页
        3.3.2 生化检测第39-41页
        3.3.3 代谢组学研究第41-52页
4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种水华蓝藻磷吸收存储机制研究
下一篇: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鹧鸪和鸡体内复制能力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