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中国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0页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6页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6-17页
        1.3.1 论文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17页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第20-32页
    2.1 不良贷款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第20-21页
        2.1.1 不良贷款的概念第20页
        2.1.2 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第20-21页
    2.2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第21-28页
        2.2.1 民生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第21-23页
        2.2.2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第23-25页
        2.2.3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的地区分布第25-26页
        2.2.4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按担保方式分布情况第26-27页
        2.2.5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按产品类型分布情况第27-28页
        2.2.6 民生银行抵债资产和贷款减值准备情况第28页
    2.3 民生银行与同业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对比分析第28-30页
    2.4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32-38页
    3.1 宏观经济因素对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第32-33页
        3.1.1 经济金融化对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第32页
        3.1.2 制造业贷款集中对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第32-33页
    3.2 微观经济因素对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第33-37页
        3.2.1 非利息收入占比对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第33-34页
        3.2.2 银行规模扩张速度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第34-35页
        3.2.3 流动性比率对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第35页
        3.2.4 成本收入比对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第35-36页
        3.2.5 存贷比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8-56页
    4.1 模型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第38-39页
        4.1.1 模型变量选取第38-39页
        4.1.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39页
    4.2 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第39-54页
        4.2.1 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第39-40页
        4.2.2 Johansen协整关系分析第40-42页
        4.2.3 VAR模型的建立第42-45页
        4.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5-46页
        4.2.5 SVAR模型的建立第46-49页
        4.2.6 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第49-53页
        4.2.7 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第53-54页
    4.3 SVAR模型结果分析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关于防范和降低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对策与建议第56-67页
    5.1 防范增量不良贷款的措施第56-61页
        5.1.1 宏观层面优化不良贷款产生的外部环境第56-57页
        5.1.2 微观层面提高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第57-61页
    5.2 积极落实存量不良贷款的管理第61-64页
        5.2.1 利用利润核销不良资产第61页
        5.2.2 做实不良资产清收第61-62页
        5.2.3 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第62-63页
        5.2.4 加快以物抵债资产处理第63-64页
    5.3 对政府部门相关建议第64-65页
        5.3.1 放松不良资产核销政策第64-65页
        5.3.2 扩大不良债权转让主体和方式第65页
        5.3.3 对不良资产处置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第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第75-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百度指数的投资者关注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基于树形算法的银行客户细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