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 1.2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 1.2.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3.1 业务特性分析及建模研究 | 第10-11页 |
| 1.3.2 业务特性对移动网络及终端的性能影响分析与优化研究 | 第11-13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移动互联网业务特性分析与建模 | 第16-28页 |
| 2.1 移动互联网业务特性分析 | 第16-20页 |
| 2.1.1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网络架构 | 第16-17页 |
| 2.1.2 移动互联网业务“永远在线”原理 | 第17-20页 |
| 2.2 移动互联网业务流量建模 | 第20-23页 |
| 2.2.1 移动互联网业务会话结构 | 第20-21页 |
| 2.2.2 移动互联网业务流量模型 | 第21-23页 |
| 2.3 理论与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第23-26页 |
| 2.3.1 仿真场景与参数设置 | 第23-24页 |
| 2.3.2 理论与数值仿真结果 | 第24-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3 移动互联网业务对网络及终端的影响分析 | 第28-46页 |
| 3.1 LTE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概述 | 第28-33页 |
| 3.1.1 LTE系统架构概述 | 第28-31页 |
| 3.1.2 LTE无线资源控制流程 | 第31-33页 |
| 3.2 移动互联网业务对LTE网络及终端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3-38页 |
| 3.2.1 性能影响分析 | 第33-35页 |
| 3.2.2 性能评估模型 | 第35-38页 |
| 3.3 理论与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 3.3.1 仿真场景与参数设置 | 第38-39页 |
| 3.3.2 理论与数值仿真结果 | 第39-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基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心跳数据包整形的无线流量管理方法 | 第46-70页 |
| 4.1 流量整形技术概述 | 第46-47页 |
| 4.1.1 计算机网络中的流量整形技术简述 | 第46页 |
| 4.1.2 移动网络中的流量整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46-47页 |
| 4.2 基于用户活跃度的心跳数据包整形方法 | 第47-51页 |
| 4.2.1 数据包类型识别单元 | 第47页 |
| 4.2.2 用户活跃度检测单元 | 第47-48页 |
| 4.2.3 心跳数据包整形单元 | 第48-51页 |
| 4.3 基于随机过程的心跳数据包整形建模 | 第51-61页 |
| 4.3.1 终端数据包建模 | 第51-55页 |
| 4.3.2 整形过程建模 | 第55-56页 |
| 4.3.3 性能评估模型 | 第56-61页 |
| 4.4 理论与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8页 |
| 4.4.1 仿真场景与参数设置 | 第61-62页 |
| 4.4.2 理论与数值仿真结果 | 第62-6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0-74页 |
| 5.1 总结 | 第70-71页 |
| 5.2 展望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附录 | 第82-83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2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 | 第82页 |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技术提案 | 第82页 |
| 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