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网站绩效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内网站绩效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网站绩效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结论和不足 | 第14页 |
第三节 我国高校网站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一、高校网站测评方法的运用 | 第14-15页 |
二、高校网站建设的应对之道 | 第15-16页 |
三、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高校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20-40页 |
第一节 有关高校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探讨 | 第20-25页 |
一、高校网站绩效 | 第20-21页 |
二、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三、高校网站评价模式的探讨 | 第23-25页 |
第二节 高校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25-32页 |
一、高校网站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25-26页 |
二、高校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26-28页 |
三、高校网站绩效评估体系的具体构成方案 | 第28-32页 |
第三节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网站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2-39页 |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2-35页 |
二、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6页 |
三、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合肥地区高校网站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估 | 第40-59页 |
第一节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40-43页 |
一、模糊综合评判的具体实施过程 | 第40-42页 |
二、模糊综合评判的应用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合肥地区高校网站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43-58页 |
一、中国科技大学网站数据统计 | 第44-48页 |
二、合肥工业大学网站数据统计 | 第48-50页 |
三、安徽大学网站数据统计 | 第50-53页 |
四、合肥学院网站数据统计 | 第53-55页 |
五、合肥师范学院网站数据统计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对高校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 第59-73页 |
第一节 对部分二级指标的探讨 | 第59-67页 |
一、信息公开 | 第59-61页 |
二、网上办事 | 第61-62页 |
三、网站设计 | 第62-65页 |
四、互动交流 | 第65-67页 |
五、教育教学 | 第67页 |
第二节 有关高校网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 第67-72页 |
一、技术支持 | 第67-68页 |
二、网站设计 | 第68-69页 |
三、安全维护 | 第69-70页 |
四、师生参与 | 第70-71页 |
五、加强管理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