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梁桥结构设计及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 第9-10页 |
§1-2简支转连续桥梁概述 | 第10-14页 |
1-2-1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2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结构优化设计概述 | 第14-15页 |
§1-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简支转连续梁桥的基本理论 | 第17-36页 |
§2-1 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形式和施工方法 | 第17-19页 |
2-1-1 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形式 | 第17-18页 |
2-1-2 简支转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 | 第18-19页 |
§2-2 简支转连续受力性能分析 | 第19-26页 |
2-2-1 简支转连续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 | 第19-21页 |
2-2-2 简支转连续梁的次内力及内力重分布 | 第21-24页 |
2-2-3 简支转连续的结构体系受力的合理性 | 第24-26页 |
§2-3简支转连续体系主梁内力计算原理 | 第26-31页 |
2-3-1 主梁恒载内力 | 第26-29页 |
2-3-3 主梁活载内力 | 第29-31页 |
§2-4 软件简介 | 第31-36页 |
2-4-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31-33页 |
2-4-2 桥梁博士简介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永定河桥设计 | 第36-50页 |
§3-1 永定河桥基本情况 | 第36-41页 |
3-1-1 概述 | 第36页 |
3-1-2 设计标准 | 第36页 |
3-1-3 设计采用的规范 | 第36页 |
3-1-4 水文、地质、气象 | 第36-38页 |
3-1-5 主要材料 | 第38-39页 |
3-1-6 设计要点 | 第39页 |
3-1-7 施工要点 | 第39-41页 |
§3-2 简支转连续施工工序 | 第41-42页 |
§3-3 桥博计算 | 第42-50页 |
3-3-1 简支状态桥博计算基本情况 | 第42-44页 |
3-3-2 两跨连续时桥博计算 | 第44-45页 |
3-3-3 六跨连续时桥博计算 | 第45-50页 |
第四章 简支转连续梁桥设计改进与施工工艺 | 第50-60页 |
§4-1简支转连续结构影响因素 | 第50-52页 |
4-1-1 桥跨跨数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2 持荷时间的影响 | 第51页 |
4-1-3 混凝土养护龄期的影响 | 第51页 |
4-1-4 预应力钢筋束张拉顺序的影响 | 第51页 |
4-1-5 负弯矩区的后期预应力筋长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 第52-54页 |
4-2-1 控制过量徐变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53页 |
4-2-2 改进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梁体设计 | 第53-54页 |
4-2-3 改进二次张拉时预应力设计 | 第54页 |
§4-3施工工艺控制措施 | 第54-58页 |
4-3-1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 第54-55页 |
4-3-2 预制桥梁钢模的设计工艺 | 第55页 |
4-3-3 预应力体系的施工控制 | 第55-57页 |
4-3-4 梁体几何尺寸的控制 | 第57页 |
4-3-5 其它施工控制措施 | 第57-58页 |
§4-4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 | 第58-59页 |
4-4-1 连接段湿接头的施工 | 第58页 |
4-4-2 预应力钢筋张拉力的控制 | 第58-59页 |
4-4-3 结构体系转换的施工控制 | 第59页 |
§4-5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0-62页 |
§5-1结论 | 第60页 |
§5-2建议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A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