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抗逆转录调控机制及牡蛎系统发育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1 牡蛎系统发生学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2-15页
        1.1.1 牡蛎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第12-14页
        1.1.2 现生牡蛎分类问题第14-15页
    1.2 牡蛎的适应性研究现状第15-21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美洲牡蛎逆境环境转录组分析第22-71页
    2.1 研究背景第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32页
        2.2.1 样本处理第22-23页
        2.2.2 RNA提取第23-24页
        2.2.3 转录组建库及测序第24-30页
        2.2.4 转录组数据分析第30-32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32-71页
        2.3.1 高温胁迫美洲牡蛎的转录组应答研究第32-47页
        2.3.2 低盐胁迫美洲牡蛎的转录组应答研究第47-54页
        2.3.3 干露胁迫美洲牡蛎的转录组应答研究第54-62页
        2.3.4 美洲牡蛎环境胁迫下表达谱的总体特征分析第62-71页
第三章 低温胁迫美洲牡蛎的转录组应答研究第71-88页
    3.1 研究背景第71-72页
    3.2 实验设计和材料方法第72-74页
        3.2.1 美洲牡蛎低温刺激实验设计第72页
        3.2.2 美洲牡蛎低温转录组建库和测序第72-74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74-87页
        3.3.1 对测序结果的实验验证第74-75页
        3.3.2 美洲牡蛎转录组的整体分析第75-77页
        3.3.3 差异表达基因的整体分析第77-79页
        3.3.4 低温下的代谢第79-82页
        3.3.5 牡蛎干露实验结果第82-87页
    3.4 小结第87-88页
第四章 候选基因重测序定位美洲牡蛎抗性基因第88-97页
    4.1 研究背景第8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88-91页
        4.2.1 目标基因选取与引物设计第88页
        4.2.2 样品收集第88-89页
        4.2.3 DNA提取,建库和测序第89-91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91-97页
第五章 缅甸牡蛎样本物种的鉴定与系统发生第97-106页
    5.1 研究背景第97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97-98页
    5.3 结果第98-102页
        5.3.1 牡蛎贝壳形态第98-99页
        5.3.2 牡蛎系统发育第99-102页
    5.4 讨论第102-106页
第六章 秘鲁牡蛎样本的物种鉴定与系统发生第106-115页
    6.1 研究背景第106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106-109页
        6.2.1 样本采集第107页
        6.2.2 系统发育分析第107-109页
    6.3 结果第109-112页
        6.3.1 牡蛎样本形态第109-110页
        6.3.2 测序结果和系统发育分析第110-112页
    6.4 讨论第112-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31页
附录第131-179页
致谢第179-18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间歇运动和rhG-CSF激活FGF1-PI3K-AKT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
下一篇:非开挖定向穿越钻杆失效机理及改进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