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滴灌玉米水分与养分利用效率对不同灌量/灌频的响应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及符号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4-15页
        1.2.2 水分对氮、磷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5-16页
        1.2.3 水分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第16-17页
        1.2.4 水分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7页
        1.2.5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不同作物的研究第17-18页
        1.2.6 玉米灌溉制度及最佳灌量的研究第18-19页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9-20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材料方法第21-28页
    2.1 试验设计第21-25页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5-26页
        2.2.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第25页
        2.2.2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第25页
        2.2.3 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第25页
        2.2.4 植株全氮的测定第25页
        2.2.5 植株全磷的测定第25页
        2.2.6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第25-26页
        2.2.7 模型的检验第26页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6-28页
第三章 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对不同灌频/灌量的响应第28-33页
    3.1 不同灌频/灌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动态第28-29页
    3.2 不同灌频/灌量下玉米干物质阶段累积量特点第29-31页
    3.3 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积累和转运动态第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3.5 讨论第32-33页
第四章 不同灌频/灌量对滴灌玉米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的影响第33-39页
    4.1 叶片氮素含量动态第33-34页
    4.2 氮素养分积累量与阶段吸收特点第34-36页
    4.3 玉米氮素吸收积累动态第36页
    4.4 氮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第36-37页
    4.5 小结第37-38页
    4.6 讨论第38-39页
第五章 不同灌频/灌量对膜下滴灌玉米磷素营养吸收利用的影响第39-45页
    5.1 叶片磷素含量动态第39-40页
    5.2 不同灌频/灌量对玉米植株磷素阶段吸收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第40-42页
    5.3 玉米磷素积累动态第42页
    5.4 磷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第42-43页
    5.5 小结第43-44页
    5.6 讨论第44-45页
第六章 土壤水分、矿质氮对灌量的响应第45-49页
    6.1 校验第45-46页
    6.2 土壤水分对不同灌量的响应第46-47页
    6.3 土壤矿质态氮的分布第47页
    6.4 小结第47-48页
    6.5 讨论第48-49页
第七章 滴灌玉米阶段干物质量、阶段灌量、产量间的关系研究第49-55页
    7.1 滴灌玉米灌水总量、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函数关系第49-50页
    7.2 各生育期临界干物质积累量与灌水量的确定第50-51页
    7.3 各生育期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7.4 模型的校验第52-53页
    7.5 小结第53页
    7.6 讨论第53-55页
第八章 不同灌频/灌量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影响第55-60页
    8.1 不同灌频/灌量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第55-56页
    8.2 不同灌频/灌量对玉米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第56-57页
    8.3 玉米水分、养分利用效率对不同灌频/灌量的响应第57-58页
    8.4 兼顾产量与水分养分效率的综合评价第58-59页
    8.5 小结第59页
    8.6 讨论第59-60页
第九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68页
附件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疆地区复播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下一篇:寒地多年生麦草的利用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