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15页 |
| (一)现状与问题 | 第10-13页 |
| (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一 刘纲纪学术生涯与思想渊源 | 第15-27页 |
| (一)刘纲纪的生平与著述研究 | 第15-17页 |
| 1、个人生平 | 第15-16页 |
| 2、著述研究 | 第16-17页 |
| (二)刘纲纪美学思想渊源 | 第17-27页 |
| 1、中国古典诗学美学 | 第17-20页 |
| 2、德国古典美学 | 第20-23页 |
| 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 | 第23-24页 |
| 4、近现代西方美学思想和心理学 | 第24-27页 |
| 二 刘纲纪《<周易>美学》思想研究 | 第27-39页 |
| (一)对周易生命哲学与哲学美学的研究 | 第27-31页 |
| (二)周易美学思想对艺术理论的影响 | 第31-34页 |
| (三)《周易》美学方法论研究 | 第34-39页 |
| 1、文字训诂考证与思想理论分析相结合 | 第35页 |
| 2、重视对《周易》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全方位考察 | 第35-36页 |
| 3、《周易》哲学美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相比较 | 第36-39页 |
| 三 刘纲纪书画美学研究 | 第39-54页 |
| (一)刘纲纪书法美学研究 | 第39-46页 |
| 1、书法艺术美的现实依据 | 第39-41页 |
| 2、书法美的本质 | 第41-46页 |
| (二)“六法”研究 | 第46-54页 |
| 1、从社会实践中探寻“六法”的源起 | 第46-48页 |
| 2、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下“六法”理论 | 第48-50页 |
| 3、历史发展的观点阐明“六法”真义 | 第50页 |
| 4、中西绘画理论的比较 | 第50-51页 |
| 5、《周易》生命实践美学与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现代化阐释 | 第51-54页 |
| 四 刘纲纪艺术哲学研究 | 第54-64页 |
| (一)以“实践”释“反映”:“模写”与创造的关系 | 第54-56页 |
| 1、实践与反映 | 第54-55页 |
| 2、“模写”与创造 | 第55-56页 |
| (二)劳动与人的自由创造 | 第56-59页 |
| (三)艺术美及其创造 | 第59-60页 |
| (四)艺术的反映形式 | 第60-64页 |
| 五 刘纲纪实践美学的理论个性和学术贡献 | 第64-74页 |
| (一)刘纲纪实践美学的理论个性 | 第64-71页 |
| 1、以“实践”为基础 | 第64-67页 |
| 2、以“自由创造”为核心 | 第67-69页 |
| 3、以实践释艺术 | 第69-71页 |
| (二)刘纲纪实践美学的理论贡献 | 第71-74页 |
| 结语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