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文献评述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6页
    1.5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第18-31页
    2.1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第18-21页
        2.1.1 理财业务的诞生第18-19页
        2.1.2 理财业务的运行现状第19-21页
    2.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第21-31页
        2.2.1 产品同质化严重第21-23页
        2.2.2 中间业务收入低第23-26页
        2.2.3 风险控制薄弱第26-27页
        2.2.4 销售渠道狭窄第27-28页
        2.2.5 缺乏“量身定制”第28-31页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问题的原因第31-43页
    3.1 产品同质化严重原因分析第31-33页
        3.1.1 内外压力促使理财规模扩大第31-33页
        3.1.2 产品创新不足导致同质化第33页
    3.2 中间业务收入低原因分析第33-36页
        3.2.1 产品定价竞争激烈第33-35页
        3.2.2 银行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第35-36页
    3.3 理财风控薄弱原因分析第36-40页
        3.3.1 法律规范缺失不完善第37-38页
        3.3.2 银行内部风控薄弱第38-40页
    3.4 销售渠道狭窄原因分析第40-41页
        3.4.1 营销观念落后第40页
        3.4.2 销售渠道较为单一第40-41页
        3.4.3 营销组织不够健全第41页
    3.5 缺乏量身定制原因分析第41-43页
        3.5.1 客户端管理能力薄弱第41-42页
        3.5.2 设计端不匹配需求第42-43页
第4章 汇丰银行(HSBC)理财业务特点及经验借鉴第43-51页
    4.1 汇丰银行(HSBC)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第43-46页
        4.1.1 汇丰银行(HSBC)银行简介第43-44页
        4.1.2 汇丰银行(HSBC)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第44-46页
    4.2 汇丰银行(HSBC)理财业务特点第46-48页
        4.2.1 产品种类丰富第46页
        4.2.2 理财评价机制完善第46-47页
        4.2.3 营销定制化专业化第47-48页
    4.3 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启示第48-51页
        4.3.1 丰富理财种类、降低同质化第48页
        4.3.2 销售流程化、风控系统化第48-49页
        4.3.3 产品定制化、服务尊享化第49-51页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建议第51-57页
    5.1 产品同质化优化对策第51-52页
        5.1.1 加大个性化产品创新力度第51页
        5.1.2 个人理财业务组织结构创新第51-52页
    5.2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对策第52-53页
        5.2.1 提高理财产品的定价能力第52页
        5.2.2 多元投资降低风险成本第52-53页
    5.3 强化风险防控的对策第53-55页
        5.3.1 加强理财业务的外部法律监管第53-54页
        5.3.2 建立银行内部风控体系第54页
        5.3.3 提高投资者金融素养第54-55页
    5.4 拓展销售渠道第55-56页
        5.4.1 发展多元化的渠道销售第55页
        5.4.2 理财实现跨界第55-56页
    5.5 客户精细化管理营销第56-57页
        5.5.1 细分客户挖掘需求第56页
        5.5.2 提高从业人员金融素养第56-5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6.1 研究结论第57-58页
    6.2 后续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贷款定价管理研究--以L财务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