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 第11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3.2 设计指标 | 第11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抗阻塞SAW less接收射频前端基本理论 | 第13-33页 |
| 2.1 接收射频前端的主要功能 | 第13-15页 |
| 2.2 接收射频前端的主要指标 | 第15-19页 |
| 2.2.1 噪声系数 | 第15-16页 |
| 2.2.2 转换增益 | 第16页 |
| 2.2.3 线性度 | 第16-18页 |
| 2.2.4 动态范围 | 第18-19页 |
| 2.2.5 输入匹配 | 第19页 |
| 2.3 带外干扰信号导致的问题 | 第19-22页 |
| 2.3.1 阻塞干扰 | 第19-20页 |
| 2.3.2 互调干扰 | 第20-21页 |
| 2.3.3 交调干扰 | 第21页 |
| 2.3.4 倒易混频 | 第21-22页 |
| 2.3.5 破坏工作点 | 第22页 |
| 2.4 抗阻塞SAW less接收射频前端方案 | 第22-30页 |
| 2.4.1 主动抵消阻塞信号的方案 | 第22-24页 |
| 2.4.2 基于N相滤波的方案 | 第24-26页 |
| 2.4.3 基于Q值提升的LC谐振器的方案 | 第26-27页 |
| 2.4.4 电流模电路级联的方案 | 第27-28页 |
| 2.4.5 基于噪声抵消的方案 | 第28-29页 |
| 2.4.6 基于混叠滤波的方案 | 第29-30页 |
| 2.4.7 现有方案比较 | 第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抗阻塞SAW-less接收射频前端设计与前仿真 | 第33-67页 |
| 3.1 系统方案与电路架构设计 | 第33-34页 |
| 3.1.1 系统方案设计 | 第33-34页 |
| 3.1.2 电路架构设计 | 第34页 |
| 3.2 四相滤波电路设计 | 第34-39页 |
| 3.3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 第39-49页 |
| 3.3.1 器件噪声特性分析 | 第39-41页 |
| 3.3.2 低噪声放大器噪声特性分析 | 第41-43页 |
| 3.3.3 低噪声放大器线性度分析 | 第43页 |
| 3.3.4 低噪声放大器输入匹配分析 | 第43-47页 |
| 3.3.5 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设计 | 第47-49页 |
| 3.4 射频跨导放大器设计 | 第49-53页 |
| 3.4.1 射频跨导放大器电路设计 | 第49-52页 |
| 3.4.2 射频跨导放大器噪声特性优化 | 第52-53页 |
| 3.5 中频跨阻放大器设计 | 第53-57页 |
| 3.6 电流开关无源混频器设计 | 第57-58页 |
| 3.7 25%占空比时钟产生电路 | 第58-60页 |
| 3.8 电路前仿真 | 第60-64页 |
| 3.9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 第四章 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 第67-75页 |
| 4.1 版图设计 | 第67-69页 |
| 4.1.1 寄生参数优化 | 第67-68页 |
| 4.1.2 电路匹配优化 | 第68-69页 |
| 4.1.3 整体布局 | 第69页 |
| 4.2 电路后仿真 | 第69-71页 |
| 4.3 性能指标比较 | 第71-7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5.1 总结 | 第75页 |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