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基于战略平衡计分卡理论的C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2页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9-10页
        1.1.1 本文的选题背景第9页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0-12页
        1.2.1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0-11页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第12-19页
    2.1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第12-14页
        2.1.1 战略管理的涵义第12页
        2.1.2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第12-13页
        2.1.3 高校的战略管理及实施第13-14页
    2.2 平衡计分卡理论第14-19页
        2.2.1 平衡计分卡的内涵、产生及发展第14页
        2.2.2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及其基本要素第14-16页
        2.2.3 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战略管理三者的关系第16-17页
        2.2.4 平衡计分卡理论在高校的应用第17-18页
        2.2.5 高校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进行战略实施的步骤第18-19页
第三章 C大学发展现状与战略规划第19-26页
    3.1 C大学简介第19页
    3.2 C大学教育事业发展概况第19-20页
    3.3 C大学发展战略与使命第20-22页
    3.4 C大学十三五战略规划主要内容第22-26页
        3.4.1 C大学十三五期间的重点规划项目第22页
        3.4.2 C大学十三五期间的战略任务第22-26页
第四章 C大学战略规划实施条件与环境分析第26-34页
    4.1 C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内部条件分析第26-29页
        4.1.1 C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有利条件第26-28页
        4.1.2 C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不利因素第28-29页
    4.2 C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外部环境分析第29-31页
        4.2.1 政治环境分析第29-30页
        4.2.2 经济环境分析第30页
        4.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第30-31页
        4.2.4 科技环境分析第31页
    4.3 C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环境的SWOT分析第31-34页
        4.3.1 优势分析第31页
        4.3.2 劣势分析第31-32页
        4.3.3 机会分析第32-33页
        4.3.4 挑战分析第33-34页
第五章 C大学“十三五”规划战略地图体系构建第34-39页
    5.1 C大学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34-35页
        5.1.1 C大学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必要性分析第34页
        5.1.2 C大学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可行性分析第34-35页
    5.2 绘制C大学战略地图第35-39页
第六章 C大学战略平衡计分卡设计第39-55页
    6.1 C大学战略平衡计分卡指标的选定原则第39-40页
        6.1.1 指标的战略相关性原则第39页
        6.1.2 指标的前瞻性原则第39页
        6.1.3 指标的层次性原则第39页
        6.1.4 指标的主次原则第39-40页
        6.1.5 指标的SMART原则第40页
    6.2 C大学战略平衡计分卡指标的构建方法第40页
    6.3 平衡计分卡指标的设计第40-45页
        6.3.1 客户维度指标的设计第40-41页
        6.3.2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的设计第41-42页
        6.3.3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的设计第42-43页
        6.3.4 财务维度指标的设计第43-45页
    6.4 目标值与行动方案的确定及平衡计分卡的形成第45-55页
第七章 C大学运用战略平衡计分卡理论实施战略规划的保障措施第55-58页
    7.1 C大学校领导的推动与支持第55页
    7.2 C大学要组建战略管理专门机构第55-56页
    7.3 要有效沟通并开展相关培训,促进充分参与和共享第56页
    7.4 C大学的平衡计分卡应分级实施第56页
    7.5 C大学要建立BSC信息管理系统第56-57页
    7.6 要及时更新平衡计分卡第57-58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努力方向第58-59页
    8.1 研究结论第58页
    8.2 本论文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58-59页
附录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ni系数法和熵权法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以6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71所美国私立大学为例
下一篇:内蒙古阿荣旗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