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编译程序、解释程序论文

基于动态二进制翻译技术的反编译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介绍第10-11页
    1.2 反编译技术的应用第11-13页
    1.3 反编译技术的发展历史第13-15页
    1.4 当前面临的问题第15页
    1.5 本文组织结构第15-16页
第二章 反编译技术综述第16-28页
    2.1 可执行代码第16页
    2.2 变量分析第16-18页
        2.2.1 二进制代码与源代码变量间的关系第17-18页
    2.3 类型分析第18-22页
        2.3.1 类型信息来源第19页
        2.3.2 指定常量的类型第19页
        2.3.3 类型约束第19-20页
        2.3.4 基于数据流的类型分析第20-21页
        2.3.5 静态变量,动态变量与聚合类型第21-22页
    2.4 表达式分析第22-24页
        2.4.1 表达式融合第22-23页
        2.4.2 表达式传播第23页
        2.4.3 有限传播第23-24页
    2.5 控制结构分析第24页
    2.6 函数,参数/返回值识别第24-25页
        2.6.1 函数识别第24-25页
        2.6.2 参数/返回值识别第25页
    2.7 编译器识别第25页
    2.8 库函数识别第25-27页
        2.8.1 静态库函数识别第26页
        2.8.2 动态库函数识别第26-27页
    2.9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静态反编译及其局限性第28-33页
    3.1 静态分析第28页
    3.2 动态分析第28页
    3.3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比较第28-29页
    3.4 静态反编译的局限性第29-32页
        3.4.1 区分代码和数据第30页
        3.4.2 区别常量与指针第30-31页
        3.4.3 指针别名分析第31-32页
        3.4.4 其他问题第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DYNAMIC ANALYZER 设计与实现第33-49页
    4.1 可执行代码分析工具DYNAMIC ANALYZER第33-34页
    4.2 动态翻译与调试第34-35页
    4.3 动态构造控制流图第35-39页
    4.4 影子堆栈第39-41页
    4.5 指针别名分析第41-46页
    4.6 异常,线程,和信号处理第46-47页
    4.7 动态反编译得与失第47-48页
    4.8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49-50页
    5.1 主要结论第49页
    5.2 研究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图书馆Web2.0信息服务门户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可编程图形加速器相关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