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当前研究的现状 | 第8-9页 |
1.2 上海电网的现状 | 第9-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电力市场的各种结算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发电权交易概念及撮合交易在发电权交易中运用 | 第13页 |
1.3.3 发电权交易的几种撮合交易模型及阻塞管理 | 第13页 |
1.3.4 算例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撮合交易理论 | 第14-22页 |
2.1 系统边际价格结算机制(SMP) | 第14-15页 |
2.1.1 SMP 机制的优点 | 第15页 |
2.1.2 SMP 机制的缺点是 | 第15页 |
2.2 投标价格结算机制(PAB) | 第15-17页 |
2.2.1 PAB 机制的优点是 | 第16页 |
2.2.2 PAB 机制的缺点是 | 第16-17页 |
2.3 双边交易模式(场外交易模式) | 第17页 |
2.4 撮合交易理论 | 第17-22页 |
2.4.1 经纪人撮合交易模式的市场效率和公平性分析 | 第19-21页 |
2.4.2 考虑交易成本的经纪人交易模式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发电权理论及撮合交易理论的运用 | 第22-35页 |
3.1 发电权交易的基本思想 | 第22-23页 |
3.2 撮合交易在发电权交易中的运用 | 第23-26页 |
3.2.1 发电权交易的简易模式 | 第23页 |
3.2.2 发电权交易的全效用模式 | 第23-25页 |
3.2.3 极端潮流确定地域成本的方法 | 第25页 |
3.2.4 典型潮流确定地域成本的方法 | 第25页 |
3.2.5 全效用模式的交易过程 | 第25-26页 |
3.3 两种发电权交易模式的比较 | 第26-27页 |
3.3.1 简易模式的分析 | 第26页 |
3.3.2 全效用模式的分析 | 第26-27页 |
3.4 发电权交易网损成本的计算实用方法 | 第27-30页 |
3.4.1 问题提出 | 第27-28页 |
3.4.2 边际网损系数法的原理 | 第28-30页 |
3.5 基于节能降耗的发电权交易效益分析 | 第30-35页 |
3.5.1 发电权交易市场组织流程 | 第30-31页 |
3.5.2 发电权开展后各方的效益分析 | 第31-35页 |
第四章 基于撮合交易的发电权模型设计及阻塞管理 | 第35-46页 |
4.1 发电权交易模型 | 第35-38页 |
4.1.1 基于效用最优的模型 | 第35-36页 |
4.1.2 基于能耗最优的发电权交易 | 第36-37页 |
4.1.3 基于效用和能耗加权最优的模型 | 第37-38页 |
4.2 发电权交易的系统约束条件和灵敏度系数法阻塞管理 | 第38-46页 |
4.2.1 发电权交易的系统约束条件 | 第38页 |
4.2.2 灵敏度系数法 | 第38-44页 |
4.2.3 灵敏度系数法在发电权交易种的运用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上海电网发电权撮合交易算例分析 | 第46-65页 |
5.1 上海电网2007 年8 月1 日数据 | 第46-57页 |
5.1.1 采用效用最大化模型 | 第46-50页 |
5.1.2 采用效用和煤耗加权最优的方法 | 第50-57页 |
5.2 上海电网2007 年12 月10 日数据 | 第57-64页 |
5.2.1 采用效用最大化模型 | 第57-62页 |
5.2.2 采用效用和煤耗加权最优模型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