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光伏发电的介绍 | 第10-13页 |
1.1.1 光伏发电的现状和趋势 | 第10-12页 |
1.1.2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电网系统的无功功率与谐波问题 | 第13-15页 |
1.2.1 无功与谐波的产生和危害 | 第13-14页 |
1.2.2 无功与谐波的补偿装置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谐波检测和并网发电一体化算法的设计 | 第18-3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瞬时无功理论 | 第18-24页 |
2.2.1 瞬时无功理论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2.2.2 瞬时无功理论在无功和谐波检测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2.2.3 瞬时无功理论在单相电路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2.2.4 瞬时无功理论的本质和不足 | 第24页 |
2.3 基于Fryze 无功理论的APF 补偿算法 | 第24-30页 |
2.3.1 Fryze 无功理论 | 第25-28页 |
2.3.2 Fryze 无功理论与瞬时无功理论在APF 应用中的比较 | 第28-30页 |
2.4 Fryze APF 算法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及仿真 | 第30-36页 |
2.4.1 算法结构的简化 | 第31-33页 |
2.4.2 MATLAB 仿真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新型软件锁相环算法的设计 | 第36-4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算法结构 | 第36-37页 |
3.3 算法原理分析 | 第37-42页 |
3.3.1 动态过程1——相位直接控制 | 第37-39页 |
3.3.2 动态过程2——相位间接控制 | 第39-40页 |
3.3.3 稳态性能——频相控制 | 第40-41页 |
3.3.4 算法切换的判断标准 | 第41页 |
3.3.5 变采样率 | 第41-42页 |
3.4 仿真和实验 | 第42-46页 |
3.4.1 matlab 仿真 | 第42-44页 |
3.4.2 采用DSP 实验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46-54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主电路结构设计 | 第46-49页 |
4.2.1 逆变电路拓扑的介绍 | 第46-48页 |
4.2.2 本文主电路结构的设计 | 第48-49页 |
4.3 电压型全桥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 第49-52页 |
4.3.1 开关状态分析 | 第49-50页 |
4.3.2 死区时间及其影响 | 第50-52页 |
4.4 主电路参数的设计 | 第52-54页 |
4.4.1 直流母线电压的选择 | 第52页 |
4.4.2 功率器件的选择 | 第52页 |
4.4.3 直流母线电容的设计 | 第52-53页 |
4.4.4 滤波器的设计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4-60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控制电路设计 | 第54-56页 |
5.2.1 2812DSP | 第55页 |
5.2.2 CPLD | 第55页 |
5.2.3 采样电路设计 | 第55-56页 |
5.3 主电路控制方法 | 第56-57页 |
5.4 控制软件设计 | 第57-60页 |
5.4.1 程序框架 | 第57页 |
5.4.2 采样和控制速率 | 第57-58页 |
5.4.3 EV 模块和PWM 的产生 | 第58页 |
5.4.4 使用类的优点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60-64页 |
6.1 引言 | 第60页 |
6.2 实验方案 | 第60-61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61-63页 |
6.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7.1 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
7.2 对于后续课题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