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论 | 第10-13页 |
1.1 论文选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论文选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 循环经济概述 | 第13-32页 |
2.1 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及其演化 | 第13-14页 |
2.2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 第14-17页 |
2.2.1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2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15-16页 |
2.2.3 循环经济的原则 | 第16-17页 |
2.3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2.4 循环经济的国外实践与启示 | 第19-21页 |
2.4.1 德国模式的循环经济 | 第19页 |
2.4.2 日本模式的循环经济 | 第19-20页 |
2.4.3 美国模式的循环经济 | 第20-21页 |
2.5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重大意义 | 第21-27页 |
2.5.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 第21-23页 |
2.5.2 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2.5.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 第25-27页 |
2.6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27-32页 |
2.6.1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概念 | 第27-28页 |
2.6.2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 第28-30页 |
2.6.3 制度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第30-32页 |
3 一个例子——以农民焚烧秸秆为例 | 第32-44页 |
3.1 秸秆的地位和作用 | 第32-33页 |
3.2 焚烧秸秆的危害和原因 | 第33-34页 |
3.3 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 | 第34-36页 |
3.4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困难 | 第36-39页 |
3.5 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 | 第39-41页 |
3.6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要靠制度创新驱动 | 第41-43页 |
3.7 小结 | 第43-44页 |
4 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 | 第44-51页 |
4.1 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 | 第44页 |
4.2 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 | 第44-46页 |
4.3 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 | 第46-47页 |
4.4 循环经济的重点技术策略 | 第47-49页 |
4.5 清洁生产 | 第49页 |
4.6 生态工业园的设计与支撑技术 | 第49-51页 |
5 制度创新与循环经济 | 第51-58页 |
5.1 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 第51页 |
5.2 用发展规划指导循环经济实施 | 第51页 |
5.3 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51-53页 |
5.4 扩大生产者责任,实施废弃产品管理和污染控制 | 第53页 |
5.5 利用经济手段和政策工具,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5.6 发展循环经济的其他措施 | 第54-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