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3-6页 |
前 言 | 第6-7页 |
一、 维特经济思想的形成 | 第7-13页 |
(一) 成长环境对维特经济思想形成的影响 | 第7-10页 |
1 、家族层面的影响 | 第7页 |
2 、社会角色变化的影响 | 第7-10页 |
(二) 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对维特经济思想的影响 | 第10-13页 |
1 、李斯特经济理论概述 | 第10-11页 |
2 、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对维特的影响 | 第11-13页 |
二维特的经济思想在具体经济政策中的体现 | 第13-31页 |
(一) 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 | 第13-17页 |
1 、重视铁路建设 | 第14-16页 |
2 、政府直接投资扶持重要的工业部门和行业 | 第16-17页 |
(二) 采用关税保护政策,确保民族经济顺利发展 | 第17-20页 |
(三) 重视国家财政预算及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 | 第20-24页 |
1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 第21-23页 |
2 、将扩大税源、强化税收作为平衡财政预算的重要手段 | 第23-24页 |
(四) 实行金本位制的货币改革 | 第24-26页 |
(五) 积极利用外资的对外经济政策 | 第26-28页 |
(六) 被工业化边缘化的农业政策 | 第28-31页 |
1 、1861年改革后的农业经济 | 第28-29页 |
2 、服务于工业经济的农业经济 | 第29-31页 |
三、 维特经济体制解体的根源 | 第31-37页 |
(一) 维特经济思想的特点和局限性 | 第31-32页 |
1 、维特经济思想的阶级性 | 第31页 |
2 、维特经济思想具有时代性 | 第31-32页 |
3 、维特经济思想与其政治思想具有矛盾性 | 第32页 |
(二) 在维特经济思想主导下的俄国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 第32-34页 |
1 、政府干预和外国资本在俄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32-33页 |
2 、俄国工业革命始终受封建农奴制残余势力的影 | 第33页 |
3 、俄国工业化进程中表现出生产的高度集中性 | 第33-34页 |
4 、工业化进程较快 | 第34页 |
(三) 维特经济体制解体的深层原因 | 第34-37页 |
1 、快速的工业化与落后的农业经济之间的矛盾 | 第35页 |
2 、俄国的工业化与专制制度的矛盾 | 第35-37页 |
结 语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6-50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