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概述 | 第16-23页 |
2.1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2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2.3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2.3.1 政治导向原则 | 第18页 |
2.3.2 公正性原则 | 第18页 |
2.3.3 真实性原则 | 第18-19页 |
2.3.4 本位原则 | 第19页 |
2.3.5 为民务实原则 | 第19页 |
2.4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2.5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的现实价值 | 第20-23页 |
2.5.1 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 第20-21页 |
2.5.2 提供了政务公开、接受监督的重要渠道 | 第21页 |
2.5.3 促进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 | 第21-23页 |
第3章 《阳光热线》节目的成长过程 | 第23-32页 |
3.1 《阳光热线》节目的发起和发展 | 第23-29页 |
3.1.1 《阳光热线》节目的发起 | 第23-26页 |
3.1.2 《阳光热线》节目的发展 | 第26-29页 |
3.2 《阳光热线》节目当前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第4章 《阳光热线》节目的效果与启示 | 第32-39页 |
4.1 《阳光热线》节目的地位与历史贡献 | 第32-33页 |
4.2 《阳光热线》节目的主要成效 | 第33-35页 |
4.2.1 创新了舆论监督模式 | 第33-34页 |
4.2.2 发挥了广播独有优势 | 第34-35页 |
4.2.3 延伸了广播媒体功能 | 第35页 |
4.3 《阳光热线》节目给我们的启示 | 第35-39页 |
4.3.1 必须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强有力支持 | 第35页 |
4.3.2 必须紧密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 第35-36页 |
4.3.3 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 第36页 |
4.3.4 必须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 第36-37页 |
4.3.5 必须探索融入社会的新形式 | 第37页 |
4.3.6 必须不断开阔新视野 | 第37-39页 |
第5章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发展面对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 第39-49页 |
5.1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与问题 | 第39-41页 |
5.1.1 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 第39-40页 |
5.1.2 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5.2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发展新趋势 | 第41-44页 |
5.2.1 硬件投入大幅提升 | 第41-42页 |
5.2.2 以节目为核心建立考核机制 | 第42页 |
5.2.3 创新节目生成方式与内容 | 第42-44页 |
5.3 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未来发展对策 | 第44-49页 |
5.3.1 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 | 第44-45页 |
5.3.2 合理规划责任分工 | 第45-46页 |
5.3.3 切实完善服务功能 | 第46页 |
5.3.4 科学设置运行机制 | 第46-47页 |
5.3.5 增强多媒体联合互动 | 第47页 |
5.3.6 突出解决问题成效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