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柴北缘西段下干柴沟组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前言第11-15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5-18页
   ·构造特征概况第15页
   ·地层划分第15-18页
     ·路乐河组(E_(1+2))第16页
     ·下干柴沟组(E_3)第16页
     ·上干柴沟组(N_1)第16-17页
     ·下油砂山组(N_2~1)第17页
     ·上油砂山组(N_2~2)第17页
     ·狮子沟组(N_2~3)第17-18页
第3章 沉积相特征第18-37页
   ·沉积相标志第18-25页
     ·沉积学标志第18-23页
     ·电测曲线特征第23-25页
   ·沉积相分类及微相特征第25-36页
     ·冲积扇第26-28页
     ·扇三角洲第28-29页
     ·辫状河第29-31页
     ·辫状河三角洲第31-34页
     ·湖泊第34-36页
   ·沉积相展布第36-37页
第4章 储层特征第37-70页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37-43页
     ·岩石类型第37页
     ·岩石骨架组分第37-41页
     ·岩石结构特征第41-43页
   ·成岩作用第43-54页
     ·建设性成岩作用第43-48页
     ·破坏性成岩作用第48-51页
     ·成岩阶段划分第51-54页
   ·储层特征第54-68页
     ·储层孔隙特征第54-56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56-57页
     ·孔隙结构特征第57-62页
     ·储层分类评价第62-68页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第68-70页
     ·沉积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第68页
     ·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第68-70页
结论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图版说明第75-79页
图版第79-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河油田1区水平井开发储层建模研究
下一篇:桑木场构造带地表露头茅口组碳酸盐岩裂缝发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