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不真正不作为犯及其作为义务概说 | 第10-19页 |
(一)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概念 | 第10-12页 |
(二) 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主义的关系 | 第12-14页 |
(三)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的界定 | 第14-15页 |
(四)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 第15-19页 |
二、 德、日作为义务理论的考察与借鉴 | 第19-31页 |
(一) 形式的作为义务论及其评述 | 第19-21页 |
(二) 实质的作为义务论及其评述 | 第21-29页 |
(三) 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作为义务论之借鉴 | 第29-31页 |
三、 我国作为义务理论通说的司法难题 | 第31-41页 |
(一) 我国作为义务理论通说的形成与内容 | 第31-32页 |
(二)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 第32-34页 |
(三) 职业或业务要求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 第34-35页 |
(四) 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 第35-38页 |
(五)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之司法难题 | 第38-41页 |
四、 我国作为义务理论的完善建议 | 第41-48页 |
(一) 挖掘我国作为义务来源的内涵 | 第41-43页 |
(二) 扩充我国作为义务的形式来源 | 第43-44页 |
(三) 确立我国作为义务的实质来源 | 第44-46页 |
(四) 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作为义务论之提倡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