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有关竞价排名的案例及其理论争论 | 第11-18页 |
(一) 我国的案例及其理论争论 | 第11-12页 |
1、国内案例及其判决要点 | 第11-12页 |
(1) “绿岛风”案 | 第11页 |
(2) “大众搬场”案 | 第11-12页 |
(3) “史三八”案 | 第12页 |
2、国内理论争论 | 第12页 |
(二) 美国的有关判例及争议点 | 第12-14页 |
1、案件争议焦点一:商标性使用 | 第12-14页 |
2、案件争议焦点二:混淆可能性 | 第14页 |
(三) 欧盟的有关规定及法院判例 | 第14-16页 |
1、路易威登v.谷歌系列案 | 第14-15页 |
2、案件争议点:一号指令第5 条 | 第15-16页 |
(四) 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与实践 | 第16-18页 |
1、与商标侵权有关的规定 | 第16页 |
2、案件焦点:商标使用的认定 | 第16-18页 |
二、竞价排名模式的性质 | 第18-26页 |
(一) 竞价排名模式概况 | 第18-21页 |
1、竞价排名模式的来源及演变 | 第18-19页 |
2、竞价排名模式的原理 | 第19-21页 |
(二) 竞价排名模式的本质属性—网络广告 | 第21-26页 |
1、搜索引擎服务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媒介 | 第21-22页 |
2、竞价排名模式是搜索引擎广告的一种具体形式 | 第22-26页 |
(1) 网络广告的定义 | 第22-23页 |
(2) 网络广告的形式 | 第23页 |
(3) 竞价排名模式的特征 | 第23-26页 |
三、竞价排名模式商标侵权问题比较研究 | 第26-46页 |
(一) 我国商标法的立法宗旨 | 第26-27页 |
(二) 我国商标法体系对商标侵权的规定 | 第27-28页 |
(三) 商标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8-39页 |
1、商标使用的行为 | 第29-33页 |
(1) 商标使用的有关规定 | 第29-30页 |
(2) 具体案件中的适用 | 第30-33页 |
2、造成的后果—我国商标法应明确以混淆可能性作为判断侵权的主要依据 | 第33-39页 |
(1) 我国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2) 美国的混淆理论及司法实践 | 第34-36页 |
(3) 欧盟法院判断混淆可性能等同于判断商标功能受损 | 第36-39页 |
(四) 搜索引擎商的侵权责任 | 第39-46页 |
1、搜索引擎商的法律地位 | 第39-41页 |
2、搜索引擎商的审查义务 | 第41-43页 |
(1) 审查义务的合理性 | 第41-43页 |
(2) 审查义务的内容 | 第43页 |
3、“间接侵权”之争 | 第43-46页 |
四、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