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农用车辆噪声问题及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驾驶室车内低频噪声的被动降噪技术 | 第10-11页 |
1.2.2 驾驶室车内低频噪声的主动降噪技术 | 第11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声学有限元与边界元法及声学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2.1 声学有限元法的相关知识 | 第14页 |
2.2 声学边界元法 | 第14-15页 |
2.3 声学基础知识 | 第15-24页 |
2.3.1 声压与声强 | 第15-16页 |
2.3.2 声压级与声强级 | 第16页 |
2.3.3 声功率与声功率级 | 第16-17页 |
2.3.4 声压运算 | 第17页 |
2.3.5 谱与频谱分析 | 第17-19页 |
2.3.6 计权声压 | 第19页 |
2.3.7 声波相关方程 | 第19-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拖拉机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及模态分析 | 第25-36页 |
3.1 建立拖拉机驾驶室白车身模型 | 第25-26页 |
3.2 驾驶室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26-27页 |
3.3 模态分析 | 第27-35页 |
3.3.1 大马力拖拉机驾驶室结构模态分析 | 第27-29页 |
3.3.2 拖拉机内室声模态分析 | 第29-33页 |
3.3.3 大马力拖拉机驾驶室结构与其声腔的耦合模态分析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大马力拖拉机驾驶室的板块贡献量分析 | 第36-47页 |
4.1 试验信号测试 | 第36-40页 |
4.1.1 拖拉机驾驶室室内噪声信号测试 | 第36-39页 |
4.1.2 驾驶室悬置点振动信号测试 | 第39-40页 |
4.2 声学向量传递法及ATV计算 | 第40-43页 |
4.2.1 声学传递向量ATV的相关知识 | 第40-42页 |
4.2.2 声学模型的ATV计算 | 第42-43页 |
4.3 大马力拖拉机驾驶室板块贡献量分析 | 第43-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驾驶室的声-固耦合分析及结构优化 | 第47-56页 |
5.1 驾驶室有限元模型优化前的车内噪声分析 | 第47-49页 |
5.2 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 第49-50页 |
5.2.1 吸声降噪 | 第49-50页 |
5.2.2 隔振及添加阻尼材料进行降噪处理 | 第50页 |
5.3 优化模型的室内噪声预测 | 第50-52页 |
5.4 拖拉机驾驶室结构的降噪处理及试验测试 | 第52-55页 |
5.4.1 驾驶室结构降噪处理 | 第52-53页 |
5.4.2 多工况下的室内噪声测试 | 第53-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总结与研究 | 第56-57页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