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

内蒙古阿拉善盟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区概况第10-11页
    1.2 选题依据第11-13页
    1.3 研究区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区域地质调查第13页
        1.3.2 蛇绿岩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3 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完成工作量第17-18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8页
    2.1 大地构造位置第18页
    2.2 地层第18-24页
        2.2.1 华北地层大区第19-21页
            2.2.1.1 古元古界第19页
            2.2.1.2 中元古界-古生界第19-21页
        2.2.2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第21-22页
        2.2.3 中生界第22-23页
        2.2.4 新生界第23-24页
    2.3 侵入岩第24-26页
        2.3.1 元古代变质深成岩第24-25页
        2.3.2 古生代侵入岩第25-26页
            2.3.2.1 北部岩浆活动区第25页
            2.3.2.2 南部岩浆活动区第25-26页
        2.3.3 中生代侵入岩第26页
    2.4 构造第26-28页
第3章 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第28-58页
    3.1 出露特征第28-30页
    3.2 内部结构特征第30-33页
        3.2.1 岩块第30-31页
            3.2.1.1 强蚀变的超基性岩岩块第30页
            3.2.1.2 玄武岩-安山岩块第30页
            3.2.1.3 花岗岩岩块第30页
            3.2.1.4 硅质岩岩块第30-31页
            3.2.1.5 灰岩(大理岩)岩块第31页
            3.2.1.6 砂岩岩块第31页
        3.2.2 基质第31-33页
    3.3 岩石学特征第33-37页
        3.3.1 岩块第33-36页
            3.3.1.1 强蚀变的超基性岩(PM02650b2)第33页
            3.3.1.2 杏仁状玄武岩(PM02884b1)第33-34页
            3.3.1.3 碎裂状安山岩(PM02828b1)第34页
            3.3.1.4 变质细粒斜长花岗岩(PM02680b1)第34页
            3.3.1.5 含放射虫硅质岩(PM02878b1)第34-35页
            3.3.1.6 碎裂状亮晶鲕粒灰岩(PM02829b1)第35页
            3.3.1.7 中细粒岩屑砂岩(PM02658b2)第35-36页
        3.3.2 基质第36-37页
            3.3.2.1 碎裂状流纹质凝灰岩(PM02651b1)第36页
            3.3.2.2 蚀变碎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PM02658b3)第36-37页
    3.4 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第37-46页
        3.4.1 岩石化学特征第37-40页
        3.4.2 微量元素特征第40-43页
        3.4.3 稀土元素特征第43-46页
    3.5 构造环境第46-47页
    3.6 时代探讨第47-58页
        3.6.1 岩块时代第47-54页
            3.6.1.1 灰岩时代第47页
            3.6.1.2 硅质岩时代第47-48页
            3.6.1.3 杏仁状安山岩时代第48-50页
            3.6.1.4 枕状玄武岩时代第50-54页
        3.6.2 基质时代第54-55页
        3.6.3 小结第55-58页
第4章 大地构造意义及形成机制第58-61页
    4.1 大地构造意义第58页
    4.2 形成机制第58-61页
第5章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下一篇: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