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期间协商民主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新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期间的地位 | 第15-21页 |
2.1 法律地位 | 第15-17页 |
2.2 政治地位 | 第17-18页 |
2.3 社会地位 | 第18-21页 |
第3章 代行人大职权期间协商民主的实践 | 第21-32页 |
3.1 讨论法律草案参与法律法规建设 | 第21-23页 |
3.2 协商经济事务争取经济状况好转 | 第23-26页 |
3.3 协商国际事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 第26-28页 |
3.4 商讨人大问题参与国家政治建设 | 第28-32页 |
第4章 代行人大职权期间协商民主评析 | 第32-45页 |
4.1 代行人大职权期间协商民主的特点 | 第32-38页 |
4.1.1 协商主体的代表性 | 第32-33页 |
4.1.2 协商形式的多样性 | 第33-35页 |
4.1.3 协商内容的广泛性 | 第35-36页 |
4.1.4 协商地位的平等性 | 第36-37页 |
4.1.5 协商过程的充分性 | 第37-38页 |
4.2 代行人大职权期间协商民主的经验 | 第38-41页 |
4.2.1 中共的认真倾听和充分尊重 | 第38-40页 |
4.2.2 新政协的积极献策和自身建设 | 第40-41页 |
4.3 代行人大职权期间协商民主的不足 | 第41-45页 |
4.3.1 协商层次不全面 | 第41-42页 |
4.3.2 协商制度不完善 | 第42-43页 |
4.3.3 协商程序不规范 | 第43-45页 |
第5章 对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启示 | 第45-55页 |
5.1 推进协商民主多层化 | 第45-48页 |
5.2 规范协商民主制度化 | 第48-51页 |
5.3 加强协商民主程序化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