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秸秆机械化还田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秸秆直接还田与秸秆间接还田 | 第25页 |
·秸秆机械化还田 | 第25页 |
·秸秆机械化还田与保护性耕作 | 第25页 |
·麦玉两熟制 | 第25-26页 |
·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6页 |
·理性经济人假说 | 第26页 |
·成本收益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影响农户玉米秸秆还田意愿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28-37页 |
·影响农户玉米秸秆还田意愿的因素 | 第28-30页 |
·受农户特征的影响 | 第28页 |
·受农户对秸秆还田外部性认识的影响 | 第28-29页 |
·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 第29页 |
·受还田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研究数据来源 | 第30页 |
·模型选择 | 第30-31页 |
·样本统计描述 | 第31-34页 |
·计算结果 | 第34-35页 |
·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秸秆还田方式分析 | 第37-45页 |
·小麦秸秆还田 | 第37页 |
·玉米秸秆还田 | 第37-41页 |
·玉米秸秆原有处理方式 | 第37-38页 |
·玉米秸秆还田构成分析 | 第38-39页 |
·旋耕还田方式分类 | 第39-40页 |
·犁耕还田方式分类 | 第40-41页 |
·标准还田方式 | 第41页 |
·秸秆还田收费比较分析 | 第41-43页 |
·小麦秸秆还田收费 | 第41页 |
·玉米秸秆还田收费 | 第41-43页 |
·秸秆还田方式优化 | 第43-45页 |
·秸秆还田方式优化的内涵 | 第43页 |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优化 | 第43页 |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优化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作业成本核算 | 第45-49页 |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作业成本计算标准 | 第45页 |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作业成本计算公式 | 第45-47页 |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成本计算结果 | 第47-49页 |
·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分项作业成本 | 第47-48页 |
·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分类作业成本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作业收益 | 第49-52页 |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作业分项收益 | 第49-50页 |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分类收益 | 第50-52页 |
·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机械作业分类收益 | 第50-51页 |
·玉米秸秆犁耕还田机械作业分类收益 | 第51页 |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作业平均收益比较 | 第51-52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52-55页 |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对策建议 | 第53-54页 |
·研究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