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秸秆资源能源化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言 | 第9-19页 |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2.1 相关的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1.2.2 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秸秆资源量的估算 | 第14页 |
1.2.4 秸秆能源产业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7页 |
1.3.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4 数据来源 | 第18-19页 |
1.4.1 统计数据 | 第18页 |
1.4.2 调查数据 | 第18-19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 循环经济学理论 | 第19页 |
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19-20页 |
2.3 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页 |
3. 河南省秸秆资源能源化潜力研究 | 第21-34页 |
3.1 河南省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 第21-26页 |
3.1.1 河南省农作物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1.2 河南省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 第22-24页 |
3.1.3 河南省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3.2 河南省秸秆资源量估算 | 第26-30页 |
3.2.1 草谷比系数的确定 | 第26-27页 |
3.2.2 可收集系数的推算 | 第27页 |
3.2.3 河南省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资源量的计算 | 第27-28页 |
3.2.4 河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 | 第28-30页 |
3.3 河南省秸秆资源能源化潜力分析 | 第30-34页 |
3.3.1 可能源化秸秆比例的确定 | 第30-32页 |
3.3.2 秸秆资源能源化潜力评估 | 第32-34页 |
4. 河南省秸秆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 第34-42页 |
4.1 河南省秸秆能源产业开发利用现状 | 第34-36页 |
4.1.1 秸秆发电 | 第34-35页 |
4.1.2 秸秆纤维乙醇 | 第35-36页 |
4.1.3 秸秆固体成型燃料 | 第36页 |
4.2 河南省秸秆能源产业布局分析 | 第36-38页 |
4.3 河南省秸秆能源产业效益分析 | 第38-40页 |
4.3.1 秸秆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38页 |
4.3.2 秸秆能源产业的环境效益分析 | 第38-39页 |
4.3.3 秸秆能源产业的社会效益分析 | 第39-40页 |
4.4 河南省秸秆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4.4.1 投入成本高 | 第40-41页 |
4.4.2 秸秆收集比较困难 | 第41页 |
4.4.3 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政策支持较少 | 第41-42页 |
4.4.4 研发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低 | 第42页 |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2-43页 |
5.2 相关的政策建议 | 第43-46页 |
5.2.1 促进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 | 第43-44页 |
5.2.2 促进秸秆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 第44-4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