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建立稻田蛀秆螟虫DNA条形码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 稻田蛀秆螟虫第10-15页
        1.1 发生概况第10-12页
        1.2 发生危害特点第12-13页
        1.3 发生规律与趋势第13-14页
        1.4 水稻螟虫监测第14-15页
    2. 昆虫分子鉴定技术第15-16页
        2.1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第15页
        2.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第15-16页
        2.3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双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第16页
    3. DNA条形码技术第16-25页
        3.1 提出背景及定义第16-17页
        3.2 工作原理及操作程序第17-19页
        3.3 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第19-20页
        3.4 DNA条形码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0-23页
        3.5 DNA条形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二化螟线粒体COI基因的种内变异第26-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1.1 试虫第27页
        1.2 主要试剂第27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7页
        1.4 总DNA的提取第27-28页
        1.5 PCR扩增第28-29页
        1.6 分子克隆第29-30页
        1.7 测序及序列分析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2.1 二化螟COI基因的克隆第30-31页
        2.2 二化螟COI基因序列组成和变异第31-32页
        2.3 二化螟COI基因的碱基差异分析第32-33页
        2.4 二化螟COI基因的遗传距离第33页
        2.5 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树第33-35页
    3 讨论第35-36页
第三章 大螟线粒体COI基因的种内变异第36-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1.1 试虫第37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37页
        1.3 总DNA的提取第37-38页
        1.4 大螟COI基因编码片段的克隆分析第38-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2.1 大螟COI基因的克隆第40-41页
        2.2 大螟COI基因序列组成和变异第41-42页
        2.3 大螟COI基因碱基差异分析第42-43页
        2.4 不同寄主上大螟COI基因的遗传距离第43页
        2.5 不同寄主上大螟的系统发育树第43-45页
    3 讨论第45-46页
第四章 不同蛀秆螟虫线粒体COI基因的种间变异第46-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2.1 七种蛀秆螟虫的COI基因克隆第47-48页
        2.2 七种蛀秆螟虫COI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变异第48-49页
        2.3 七种蛀秆螟虫COI基因的碱基差异分析第49页
        2.4 七种蛀秆螟虫COI基因的遗传距离分析第49-50页
        2.5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50-52页
    3 讨论第52-54页
全文总结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附录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8种中药提取物杀虫活性的筛选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下一篇:紫花苜蓿对土壤中五氯硝基苯的积累和降解